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诗是“一字千金”的文体,其主要特征就在于凝练、概括。古诗篇章有限,语言精简。作者通常运用含蓄蕴藉、虚实相生的表达方式来建构古诗的“空白”,读者则需深入文本,发挥想象,透过表层文字去探求文字之外的意蕴。伊瑟尔指出文学作品存在着若干“不确定性”和“意义空白”。这种“不确定性”和“意义空白”由读者在阅读和接受的过程中主动填补与实现,从而促使读者探寻作品的深层意义。基于此,将空白理论引入到高中古诗教学中,能够召唤学生根据自己既有的知识和人生体验,运用想象和联想,填补古诗中的空白,感知古诗丰富的情感意蕴。论文共有三个章节。第一章主要阐述的是伊瑟尔空白理论与高中古诗教学。第一节主要论述当前高中古诗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一元阐释代替多元解读,知识传授代替情感熏陶,课堂师生缺乏有效对话。第二节阐述伊瑟尔空白理论产生的渊源以及内涵。伊瑟尔空白理论的渊源可以追溯到现象学美学、现代阐释学以及格式塔心理学等学术流派,英伽登的现象学对伊瑟尔的理论有直接的影响。通过对伊瑟尔空白理论内涵的阐释,进而归纳出将伊瑟尔的空白理论引入到高中古诗教学中的优势。第二章主要论述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所选古诗文本的空白层次体现。第一节呈现的是形式层——语体形态的空白,分别从语言空白和结构空白两方面来谈;第二节呈现的是再现层——语象世界的空白,依次从意象空白和诗境空白两方面分析;第三节呈现的是表现层——语义体系的空白,分别从语义偏离、语义悖谬、语义模糊三方面论述。第三章主要探究空白理论在高中古诗教学中的运用。第一节论述的是空白理论运用于古诗教学时的建议,包括对语文教师素养的建议和对古诗课堂教学的建议;第二节重点论述空白理论运用于高中古诗教学的策略。总共从三个步骤来详细探究。依次为诵读涵咏,初探古诗空白;创设情境,深化情感体验;鉴赏感悟,感受古诗意蕴。总之,古诗教学承载着传播中华文化,培育学生审美能力的重任。将空白理论运用到高中古诗教学,教师能够引导学生从读者接受的角度去学习古诗,可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的审美体验,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及文学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