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冯至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个可以走向世界的诗人,是中国现代成功采用西方的十四行体进行汉语诗歌写作的诗人。冯至从1920年到1949年的诗歌创作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浪漫主义阶段(1920-1929),代表作品是1927年出版的诗集《昨日之歌》和1929年出版的诗集《北游及其他》;第二阶段是现代主义阶段(1930—1949),代表作品是1942年出版的诗集《十四行集》。在冯至的诗歌创作从浪漫主义转向现代主义的过程中,里尔克的影响至关重要。本论文主要考察现代时段冯至诗风的转变与接受里尔克影响之关系。
第一章《“年华磨灭地”对冯至创作的影响》是全文的概述部分,意在说明诗人生平中的重要经历对他文学创作产生的影响。冯至说他人生中有三个“年华磨灭地”,二十年代的北京,三十年代前期的海德贝格,四十年代前期的昆明。本文以这三个地点为基点,考察在这三个地点的人生经历对其创作产生的影响,探讨它们对冯至创作、诗风转变的影响。
第二章《冯至从浪漫主义到现代主义诗风转向的理性思考》是全文核心,分别从两个方面论述,其一,“诗是体验”的文学观使冯至突破了感伤浪漫主义诗歌难以为继的困局,文学观念的转带来冯至诗风的转变。其二,冯至选择接受里尔克影响的因为是:冯至把里尔克当成精神的导师:里尔克诗歌具有东方诗性特质;里尔克的文学观念近似于东方式内化文学观念,与王国维的诗歌创作观念有暗合;冯至在接受里尔克影响之前已经显现出与了里尔克诗歌的契合,在诗歌意象和感情方式方面做了接受影响的“准备”。
第三章《冯至诗风之里尔克影响寻踪》是从具体作品的对比分析来看里尔克对冯至的影响。其一,十四行诗形式之借鉴。其二,“树”意象——生命观念之阐发,从冯至和里尔克作品中的“树”意象及其表达的生命观念来看里尔克对冯至的影响。其三,冯至学习里尔克的冷静“观物”方法,来歌咏自我以外的万物,从具体篇目中看到相似之处。其四,冯至后期在“诗是体验”文学观念统摄下的创作,实践了里尔克的文学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