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莫言小说中的死亡主题

来源 :三峡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dongj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死亡是人类永恒的话题,几乎所有伟大的哲学家、文学家都把死亡看得至关重要,纵览中外文学作品,无论作家的生死观念、死亡价值上存在着多大分歧,但对死亡的透视却使他们一拍即合,死亡成为他们的观察的视角,并昭示了他们的价值评判和审美态度。在当代中国很少有作家像莫言这般如此执着于死亡的叙述。在他的小说中弥漫着浓厚的死亡气息,他用高密东北乡特有的地域情结执著地书写苦难和反抗,生存和死亡。  莫言曾因为热衷于写死亡和暴力被评论界批判。然而,描写死亡并不是莫言的创作目的,死亡只是他切入生活的视角,是他观照人类生存状态的一面镜子。鉴于此,本论文试图对莫言小说中的死亡主题做理论探讨。  绪论部分简要介绍莫言的生平及国内对莫言的研究现状。  正文分为三章。第一章主要是从作家选择死亡这一主题的原因入手,对作家的选择“死亡”的原因进行了详细的分析。重点从作家童年的生活经历、现实生活中的死亡、文学传统三个方面简要论述。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使读者清楚作家选择这一主题作为自己描写对象的缘由。  第二章主要分析作家在文本中对死亡主题的具体表现。主要从视角、意象、场景等角度对死亡主题进行详细而生动的分析。通过具体的分析,我们认识到作家在文本中以独特的方式展现了人物所遭受死亡的情景,进而引发我们对“死亡”产生的思索。  第三章是对前两章的升华。重点探讨死亡主题的意蕴,作家让人物超越死亡、对抗死亡,让他们在困境中坚韧、勇敢地活下去。同时我们看到莫言笔下的人物对死亡的超越主要只是停留在一种精神意义上的救赎。
其他文献
叶紫(1910—1939)在上个世纪30年代的左翼文坛上,是一位引人瞩目、具有苦难人生经历和鲜明精神个性的作家。尽管他英年早逝,但其生活阅历之丰富,心灵创痛之惨烈,现实磨难之深沉,异
本文以山西省晋东南地区阳城县的方言为研究对象。阳城县下辖7个镇、18个乡,内部方言以河流流域为分界,分为东乡话、北乡话、中西南乡话三种。因中西南乡话所占地域和人口均在
学位
在论及章太炎与鲁迅这两位大家时,总有人提及两人所共同偏好的魏晋文章。确实,章太炎对魏晋文章的偏爱,不仅让自己在所热衷的革命事业中找到了精神的认同和思想的启示,而且也深深
胡思敬(1870—1922),江西新昌人。出身于三世举人的家庭。青年时期居家读书,过传统士子读书科举生活。1893年中举于乡,次年成进士,1894年至1911年居于京城,多次上奏折言事。其间坚
新世纪中学新诗教育存在许多问题,反思问题所在,以及寻找相应的对策是这次研究的主要目的。第一章主要分析我国中学新诗教育的现状,令人堪忧。一是中学新诗教材选篇存在古诗偏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