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三产业的发展是我国21世纪经济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随着发达国家工业化的完成和不少发展中国家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第三产业在整个经济体系中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大,产值比重和劳动力就业比重在不断上升,第三产业发展水平日益成为衡量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生产社会化程度和市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同时经济的增长必然要求经济结构的协调,这不仅体现在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之间的协调发展,同样也体现在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内部行业之间的协调发展。苏州位于长江三角洲中心,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城,是中国经济最为发达的明星城市之一,也是中国经济外向型经济发展模式的代表。上世纪80年代以来,苏州凭借乡镇企业的发展和FDI的推动,社会经济迅速发展,以IT为代表的制造业尤其发达。但是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实践告诉我们,仅仅依靠制造业来发展经济将面临种种困境,苏州要保持住发展优势,必须实施先进制造业和服务业“双轮驱动”的发展战略。在这样的背景下,研究苏州第三产业的发展状况和趋势,调整第三产业内部的结构,对于准确制定相关的产业政策以及推动和促进第三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文章以时间序列的数据变动分析为主,以苏州1994-2008年的第三产业部门的统计数据为基点,收集第三产业各部门的信息,分析苏州第三产业结构的演进,主要通过时间序列的纵向比较,深入研究第三产业内部结构的变动趋势,从而得出了苏州第三产业产出结构的变动的结论;选取研究第三产业内部结构的主要因素:劳动力结构和投资结构。通过数据分析这两种结构的变动趋势,找出了结构变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与第三产业内部结构的既有的变动趋势作比较,发现其中的不合理性,针对存在的问题做出相应的理论上的优化结构的探讨。建立相应的回归模型,运用SPSS软件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并利用比较指数法,从实证的角度进行确定苏州未来具有比较优势的重点发展行业,最后本文还对促进苏州第三产业内部结构的优化与升级提供具有实际意义和可操作性的对策与建议,在一定程度上为苏州第三产业及其内部行业发展提出理论依据和参考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