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大气颗粒物或气溶胶对全球气候、人类健康和地球环境影响巨大。S02是大气中最主要的人类污染物,也是形成酸雨和硫酸盐气溶胶的前体之一,影响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其在大气中可以通过云层和液滴氧化转化成硫酸和硫酸盐粒子,也可以与气溶胶粒子发生复相反应形成含硫酸根的二次气溶胶,而后者的转化机理和转化能力尚未被完全认识。气溶胶中的铁是许多大洋海区中海洋表层水中的浮游生物所必需的微量营养物的主要来源,在很多海区,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气颗粒物或气溶胶对全球气候、人类健康和地球环境影响巨大。S02是大气中最主要的人类污染物,也是形成酸雨和硫酸盐气溶胶的前体之一,影响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其在大气中可以通过云层和液滴氧化转化成硫酸和硫酸盐粒子,也可以与气溶胶粒子发生复相反应形成含硫酸根的二次气溶胶,而后者的转化机理和转化能力尚未被完全认识。气溶胶中的铁是许多大洋海区中海洋表层水中的浮游生物所必需的微量营养物的主要来源,在很多海区,尤其在某些高氮低铁海区,矿物气溶胶中的铁是这些地区海洋生产力的限制因素。基于以上原因,人们对S02与气溶胶,尤其是含铁气溶胶的复相反应及可溶性铁的来源非常关注。
本论文通过实验室模拟S02与Fe203及Fe203和NaCI混合颗粒物的复相反应来探讨气溶胶中的铁在S02复相反应中的作用及反应机理,分为三个主要部分:
第一部分选择和优化了反应产物Fe(II)的测定方法。在综述Fe(II)测定方法的基础上,确定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复相反应产物,对测定条件进行优化。得出最佳实验条件并使用pH5.6琥珀酸.硼砂缓冲溶液直接提取复相反应产物中Fe(II),六次测定RSD为3.48%,回收率为90-102%,精密度及准确度均较好,此法用于复相反应产物Fe(II)的测定。
第二部分重点研究了S02与Fe203复相反应机理。利用DRIFT、XPS、HPLC、IC和pH计对反应产物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S02与Fe203的复相反应可以产生Fe(II)(aq)和S042,表面吸附水有利于Fe(II)(aq)和S042-的生成。S02浓度增加,Fe203表面酸度增加,可溶性Fe(III)(aq)、Fe(II)(aq)及S042-含量随之增加。室温下(T=291K,RH=68%),每毫克Fe203在30min内可消耗53.6μgS02,生成12.6ngFe(II)(aq)和56.2μgS042-。反应产物S042-的浓度比三价铁被还原的产物Fe(II)(aq)的浓度高出3个数量级,根据以上结果,提出Fe(II)(aq)和硫酸盐的生成机理。同时表明Fe(II)(aq)除了作为S02氧化的催化剂外,也是复相反应的产物之一。S02与Fe203的复相反应实验室模拟结果为大气海洋体系中,尤其是气溶胶在长距离传输中可能存在的铁硫耦合反馈机制提供了重要的实验依据。
第三部分初步探讨了S02与Fe203和NaCl混合颗粒物复相反应机理。利用HPLC、IC和pH计对复相反应产物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相对湿度大有利于Fe(II)(aq)的生成;NaCl的加入有利于Fe(II)(act)的生成,但NaCl对S02与Fe203的反应有缓冲作用,随时间增加,反应体系的pH先下降后升高,Fe(II)量增加,提取液中硫酸盐先达到最大,再下降而后平衡。根据测定结果初步探讨了复相反应产物形成机理。由于NaCl的存在,使海洋上空的铁硫耦合机制变得相当复杂。因此大气海洋中的铁和硫相互耦合机制是值得进一步探讨的可能影响全球气候变化的机制之一。
其他文献
跨江和跨海大桥的桥墩一般位于深水中,其在桥梁修建和运营期间会受到多种作用和荷载,一般情况下地震和波流起控制作用。研究表明强震和强波流可能同时发生,但国内外针对地震—波流联合作用下深水桥梁尤其是大尺度桥墩动力响应的研究还比较缺乏。为了保证作为生命线工程重要组成部分的桥梁结构的安全可靠,完善深水桥梁结构设计理论,本文主要针对大尺度桥墩建立了地震—波流联合作用下动力响应分析方法,并开展了地震—波流联合作
复合筒型基础是一种新型的海上风力发电基础结构,在安装就位后,会长期存在于海洋环境中,会受到来自风、海浪、水流力等长期循环动荷载的作用,还可能受到船舶撞击等偶然荷载作用。为了研究复合筒型基础的循环动力特性,针对复合筒型基础的有分舱板和无分舱板的基础模型,先开展了在砂土中的 1∶150小比尺复合筒型基础模型在变幅值循环荷载、恒幅值循环荷载和变频率循环荷载作用下的动力特性试验研究。通过试验研究和数值模拟
膨胀土由于其具有胀缩性、超固结性、裂隙性和强度衰减特性而被土工界誉为世界难题,倍受重视。几十年来吸引了许多科学家和工程技术人员对其开展广泛深入的研究,尽管如此,由于其复杂性,在工程建设中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结合水利部资助的“948”项目,以安康膨胀土为对象开展了非饱和膨胀土增湿变形和增湿强度的试验研究。首先大量阅读了该领域的研究成果,评价了各成果的主要贡献和不足,清楚地认识到膨胀土的根本
实现CH4与CO2共活化转化是当今催化领域最具挑战性的课题之一。这一过程为天然气的优化利用,减少最大温室气体的排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CH4-CO2在温和条件下直接合成乙酸是近年来本实验室一直致力研究的课题,目前已取得很大进展。但由于CH4分子结构的高稳定性,实现对CH4分子的高效活化,就成为该课题研究的关键问题。本文在综述了乙酸合成研究进展基础上,结合已往的研究成果和国内外超强酸对活化CH4的
本文提供了一种具有一定生产应用价值和发展前途的纳米氧化铁红制备新工艺。产品是以硫酸法生产钛白副产物七水硫酸亚铁和工业级的碳铵为原料,通过添加适宜的表面活性剂,调节适宜的pH值,在超声波作用下经沉淀-氧化反应合成。实验通过单因素分析法研究了反应物的初始浓度、反应体系中氧化反应温度、氧化反应时间、氧化反应起始溶液pH值、煅烧温度、煅烧时间等多种工艺因素对产品性能的影响,并采用正交实验法得出了合成纳米氧
本课题以沉淀法制备了一元固体超强酸SO/ZrO、SO/ZrO、8O/TiO、SO/TiO、二元固体超强酸SO/ZrO-TiO以及三元稀土固体超强酸SO/ZrO-PrO-TiO;主要针对稀土固体超强酸SO/ZrO-PrO-TiO,考察了焙烧温度、陈化温度、浸渍液浓度等条件对其制备的影响,并利用热重(TG-DTG)、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镜(TEM)以及红外光谱(IR)等测试方法对其进行了分析和
沉积物毒性实验是海洋环境质量评价的重要组成,世界各国在玷污沉积物监测、评价方面的研究取得长足的进步。但是,可利用的受试生物却不多。发展适宜的玷污沉积物检测技术和检测生物非常的必要。端足类是海洋底栖生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受人类活动影响,尤其对污染物质反应最敏感的底栖生物群落之一。论文所研究的生物日本大螯蜚隶属于端足目钩虾亚目蜾赢蜚科大螯蜚属,做U型孔,栖息于潮间带软泥和泥沙底质。本论文在全面了解端足
本论文主要研究了将微弧氧化(MAO)法制备的TiO2光催化剂用于光催化降解以甲基橙溶液和润滑油模拟废水为代表的有机废水的有效性及不同条件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并将其应用到实际印染废水的光催化降解中。主要研究内容:TiO2光催化剂的MAO法制备及表征;TiO2光催化剂光催化降解的有效性、溶液pH值和其它离子对催化活性的影响;光-声联合催化效果;用MAO法对TiO2光催化剂进行金属掺杂的可行性及对催化剂
本文以广州市大坦沙污水处理厂三期工程为生产试验基地,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运用对比、分析、综合和优化等方法,对常规倒置A2/O工艺进行技术改进研究,并进一步对进水配水系数以及内、外回流比对除磷脱氮的影响进行研究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改良后的倒置A2/O工艺在大坦沙污水厂三期工程的实践与应用中是切实可行的:(1)从运行结果来看,该工艺对有机污染物的去除效果显著,除磷脱氮效率高,污水处理能力达到设计要求
氨氮是引起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因素之一,随着公众对环境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研究开发出高效、灵活的脱氮处理技术成为水污染控制领域的重点。本文采用电化学氧化技术处理城镇污水中氨氮的工艺,进行了小试和中试研究,探讨了氨氮去除的机理与影响氨氮去除的因素,首次对城镇污水(包括沉砂池出水、沉淀池出水、二沉池出水)进行了电化学处理,并对膨胀厌氧颗粒化污泥床(EGSB)出水的长期电化学处理进行考察,主要研究成果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