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系统评价鼠神经生长因子(Mousenervegrowthfactor,mNGF)治疗周围神经损伤(Peripheralnerveinjury)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2011年第一期)、Medline(1950年-2011年)、Embase(1980年-2011年)、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disc,1978年-2011年)、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1979年-2011年)、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1989年-2011年)、万方数据库(1978年-2011年)、中文生物医学会议文献数据库(CMCA,1994年-2011年)等,手工检索中华骨科杂志、中华显微外科杂志、中华神经外科杂志等相关杂志,收集国内外关于mNGF治疗周围神经损伤的随机或半随机对照试验。按Cochrane系统评价的方法,由两名研究者独立进行质量评价和资料提取,对文献的研究结果进行倒漏斗图分析、定量综合评价(Meta分析)和定性综合评价。在定量综合评价过程中,根据各文献间异质性检验的结果选择固定效应模型或随机效应模型。Meta分析使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5.1软件进行,估计其综合评价指标95%的置信区间,以a=0.05为检验水准。结果共纳入41篇已发表文献,包括3304例周围神经损伤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1)mNGF组周围神经损伤患者神经症状、体征改善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OR=6.36,95%CI(4.96,8.15),P<0.00001];(2)mNGF组提高周围神经损伤患者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优于对照组[WMD=2.51,95%CI(1.37,3.65),P<0.0001];(3)mNGF组提高周围神经损伤患者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优于对照组[WMD=4.64,95%CI(2.41,6.87),P<0.0001];(4)mNGF组周围神经损伤患者ADL得分高于对照组[WMD=1.97,95%CI(1.33,2.61),P<0.00001]。(5)疗程为14天,采用局部注射治疗周围神经损伤患者的总有效率高于肌肉注射治疗组[OR=5.15,95%CI(2.56,10.32),P<0.00001]。(6)剂量为2000Au,疗程为14-30天,采用肌肉注射治疗周围神经损伤患者的总有效率优于局部注射治疗组[OR=8.63,95%CI(2.72,27.37),P<0.00001]。(7)安全性评价:不良反应主要有注射部位疼痛、注射部位硬结、发痒、皮疹、发热、头晕、头痛、恶心呕吐、缺血性肌挛缩。①注射部位疼痛:mNGF组周围神经损伤患者注射部位疼痛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OR=1.78,95%CI(1.15,2.75),P=0.01];②注射部位硬结:两组研究期间注射部位硬结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01,95%CI(0.26,3.89),P=0.99];③发痒、皮疹、发热:两组研究期间发痒、皮疹、发热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6.47,95%CI(0.76,54.89),P=0.09];④头晕、头痛:两组研究期间头晕、头痛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2.73,95%CI(0.56,13.37),P=0.22];⑤恶心呕吐:两组研究期间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3.88,95%CI(0.42,35.57),P=0.23];⑥缺血性肌挛缩:两组研究期间缺血性肌挛缩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34,95%CI(0.09,1.36),P=0.13]。结论mNGF治疗周围神经损伤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在提高周围神经损伤患者腓总神经感觉传导速度方面,mNGF组优于对照组;在提高周围神经损伤患者腓总神经运动传导速度方面,mNGF组优于对照组;可明显改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评分情况,疗程为14天,采用局部注射mNGF治疗周围神经损伤患者的总有效率高于肌肉注射治疗组;剂量为2000Au,疗程为14-30天,采用肌肉注射mNGF治疗周围神经损伤患者的总有效率高于局部注射治疗组;不良反应主要有注射部位疼痛、注射部位硬结、发痒、皮疹、发热、头晕、头痛、恶心呕吐、缺血性肌挛缩。仅注射部位疼痛的发生率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其余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所有不良反应程度轻微,无需特殊处理或仅进行对症处理即可缓解,并于治疗结束后消失,安全性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