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水动力适应性的湖泊型景观水体规划设计方法初探

来源 :武汉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myhome12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海绵城市建设综合平台的搭建有效推动了水文水力学、环境学、生态学、城市规划、风景园林学、给排水科学等专业间的跨学科交叉研究,使担负多方利益协调的规划设计学科开始不断借鉴各学科领域的研究方法与技术手段展开不同尺度规划设计场地的基础研究与应用实践。城市湖泊型景观水体因其动力来源单一、封闭缓流的特点面临着水体生境逐渐退化、水质健康与水量平衡难以保障、开发建设严重破坏自然水文特征等棘手的问题。现阶段研究中,环境工程领域率先采用物理、化学、生物等技术以及生态景观修复方法解决水体现状水动力不足、水循环较差的问题,宏观上通过人工引水、换水调控方法保障水体水量平衡,增强水循环,微观上对应各类水质保障技术缓解水体内部污染,虽一定程度上有效缓解城市湖泊型景观水体的现状问题,但也使得水体自身运动特征受自然季节性影响的同时因人为水力工程调控而发生改变。传统的景观规划设计方法鲜有考虑水体自身的运动特征展开规划布局与要素设计,设计方案对水体自身运动状态的变化性与多样性适应能力不足,甚至存在严重影响水体现状水循环状态,改变水流方向加剧滞留区产生等系列问题。因此,本文立足于分析受自然与人工因素双重影响的城市湖泊型景观水体水动力特征的视角,从这类景观水体水动力条件核心要素特征的基础研究与分析出发,挖掘其与规划设计间的响应关系,试图在传统规划设计路径的基础上,增加对水动力特征因素的重点分析与评价,作为水动力适应性景观规划设计方法构建的基础,具体研究分为以下四大部分内容:第一部分为研究基础,主要包括论文一、二两大章节。首先,以国家宏观政策与学科发展方向为驱动背景,提出本课题的核心研究对象城市湖泊型景观水体,明确其主要功能特征、现状问题以及传统规划设计方法的不足之处。以此为契机,构建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与方法,绘制研究框架明确研究的路径,合理分析课题开展的创新点与难点。在第二章中对相关理论概念进行基础概述与综述研究,结合湖泊型景观水体传统规划设计要点的分析,为水动力适应性景观规划设计理念的界定奠定理论基础;第二部分为本课题关键性研究基础的重点介绍与归纳总结,包括对水动力条件与研究方法的基础介绍、不同类型景观水体水动力特征与影响因素的分析以及水动力特征因子与景观规划设计间响应关系的建立三个部分的内容,是水动力适应性景观规划设计方法构建的基础,有效建立了水动力核心特征因子与景观规划设计相关要素间的紧密联系;第三部分是在第二部分的基础上展开的水动力适应性景观规划设计方法的构建,是本课题研究的核心内容,包括水动力适应性景观规划设计目标的建立、设计路径的形成以及核心内容的介绍三个方面,以有效增强景观规划设计方案的水动力适应性与能动性;第四部分以武汉蔡甸区西湖动植物王国景区中心湖为例展开水动力适应性景观规划设计方法的试验性应用,推动中心湖区水动力适应性景观规划设计方案的形成,用以初步试验性应用该方法体系。第五部分为总结分析与前景展望,为文章的第六章节。系统总结了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与研究目标,明确此次研究的局限性,并对规划设计学科结合水动力特征数值模拟量化分析技术展开水环境跨学科交叉研究发展的前景进行了简要的展望。
其他文献
<正>教学目标1.创设情境,让学生反复朗读,读出诗的节奏。2.借助工具书进行自主学习,通过合作、探究,让学生大胆发言、自由表达想象的画面。3.体会诗句所描绘的热闹、祥和的节
目的:了解2006~2010年江苏省监测地区儿童跌倒/坠落伤发生特征,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5年来医院监测点儿童跌倒/坠落伤病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跌倒/坠落伤位居各
以运输成本降低为特征的两次世界化浪潮促进了世界贸易的快速发展,凸显了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性。早在1996年,我国政府就把加强对交通基础设施的投资列入到国家经济发展规
<正>子午流注与灵龟八法,是古代不少针灸医师乐于应用的辨证求经、候时取穴的治病方法。但必须通晓古代历法、天干、地支、阴阳、五行……因而计算复杂,不易掌握。在七十年代
目的:探讨亚甲蓝对不同时期脓毒症肺iNOS的表达的影响,及是否能减轻肺损伤。方法: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法(CLP)制作脓毒症模型。140只Wistar雌性大鼠按给药时间随机分入0、6、12
中学历史教科书是中学历史教育的最主要物质载体。清末至民国时期是中学历史教育近代化起步和发展的重要阶段。中学历史教科书伴随着晚清的教育改革从无到有,从翻译到自编,逐
现阶段,微信已经成为了大学生社交的重要工具,对大学生的社交行为产生了或积极、或消极的影响,将微信应用到大学生德育素质教育中具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能够促使教学质量迈上
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满足新课标的要求,本文依据人本主义和认知学习理论,通过文献资料法和问卷调查法,对高中地理教学中借助多媒体这一新时代的信息教育技术手段培养学生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