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鄂西土家族哭嫁歌是土家族妇女在哭嫁仪式上所唱的抒情仪式歌谣,学者们从历史学、社会学、民俗学、民间文艺学、音乐学等多种角度对它进行探讨,但对哭嫁歌这种从创作者到传承者、从创作内容到传承形式都具有明显女性特征的歌谣在妇女生活中的作用研究不够,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女性视角,运用哭嫁歌文本和田野调查材料,考察哭嫁歌在妇女从女儿到媳妇角色转换过程中的功能。 本文由六个部分组成: 一、导言。 二、妇女从女儿到媳妇的角色转换中呈现出断裂,新娘是这个断裂性的剧变中的短暂角色,正是这样一个特殊的短暂的角色期间,土家族妇女必须实现从女儿到媳妇的角色转换。 三、新娘在哭嫁仪式中被赋予话语权,她借此权力,通过情感宣泄,卸掉角色转换时的情感压力、重负,告别旧的女儿角色,为接受新的角色作心理准备。 四、新娘用语言符号想象将来可能采取的角色行动,其他哭嫁参与者则不断以群体认同的标准纠正她的观念,使其逐步认知和接受媳妇角色规范。 五、作为一种群体互动,哭嫁对每一个参与者都发生影响:新娘和其女亲属通过哭嫁重新确立新娘的角色,建立起新的角色关系;新娘的伙伴们则接受一次生动的角色教育,使她们将来的身份突转有心理准备。 六、哭嫁歌的消亡及土家族妇女角色的变迁。 从调查情况来看,哭嫁歌现在已经基本上消亡了,仅在一些偏远的山村还可隐约见其踪迹,但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异。哭嫁歌衰亡的事实说明它曾经拥有的功能现在已经基本上消失,这是历史的必然。土家族妇女的性别地位的变迁必然导致哭嫁歌的消亡。婚姻虽然仍然是土家族妇女生活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但其角色变化已经不再是剧烈的、根本性的变化。所以,哭嫁歌的消亡实际上表明土家族妇女已经开始了新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