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直以来我国对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发展十分重视,近年来该行业获得的政府补助也在快速增长。但是政府补助是否能够提升其经营效益和发展能力,至今没有统一的结论。本文以中小板、创业板上的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将政府补助分为科研类政府补助、非科研类政府补助,建立回归模型检验了科研类政府补助、非科研类政府补助与企业经营效益和发展能力之间的关系。 研究发现:(1)科研补助通过增加当期非经常性损益的方式提高企业当期的经营业绩,排除了科研补助对当期净利润的直接影响后,科研补助对企业滞后一期的经营业绩也有显著的正向影响。非科研补助对企业当期的经营业绩没有影响,但是对滞后一期的经营业绩有显著的正向影响。(2)科研补助对样本公司当期以及滞后一期的技术投入比率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并且科研补助对滞后一期技术投入比率的影响比对当期更加明显。非科研补助对样本公司当期以及滞后一期的技术投入比率均没有显著影响。 基于以上分析,提出如下政策建议:(1)仍需要加大对企业自主创新的支持,尤其针对产业的薄弱环节和核心技术。(2)注重补助方式的多元化,按市场需求改善政府的资源配置。(3)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使市场秩序更加规范,市场竞争环境更加公平。(4)完善对申请政府补助企业的资格审查,同时加强事后监督。(5)规范政府补助以及研发支出信息的披露机制。(6)建立政府补助的共享网络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