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循环炎症和凝血因子梯度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关系的研究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owo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易损斑块的机制研究和识别对于预防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有重要意义,国内外研究证实,炎症反应在ACS发病中起关键作用,检测循环中的炎性因子如高敏C-反应蛋白(hsCRP)预测急性心脏事件已成为一种筛查方法。另一种正在兴起的方法是检测各种因子跨冠状循环的浓度梯度(冠状静脉窦浓度-主动脉根部浓度)改变,有可能反映斑块局部的炎症和全面评估冠状动脉血管床。研究发现,在不稳定斑块局部有大量的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的浸润以及炎症因子的表达,因此,由中性粒细胞介导的炎症反应与易损斑块的关系引起重视。晚近,中性粒细胞释放的酶—髓过氧化物酶(MPO)作为反映中性粒细胞激活的指标受到关注。MPO不但参与炎症反应,其催化生成的酪酰基自由基在体内LDL氧化过程中可能起主导作用,而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在动脉粥样硬化形成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已得到公认。 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1)对比研究稳定型心绞痛(SAP)、不稳定型心绞痛(UAP)和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外周静脉血MPO浓度改变;(2)SAP、UAP和AMI患者体循环和冠状循环MPO浓度梯度改变及意义;(3)MPO在LDL氧化修饰中的作用。 方法:研究对象:选自2002年12月至2004年1月间在我院住院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91例进行分组研究:AMI组19例,男12例,女7例,平均年龄58.25±9.74岁,均为ST段抬高心肌梗死7~10天的患者;UAP组30例,男18例,女12例,平均年龄60.62±6.73岁;SAP组22例,男10例,女12例,平均年龄58.73±7.81岁;对照组20例,男9例,女11例,平均年龄50.35±8.31岁,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研究方法:冠状动脉造影按常规方法进行,计算
其他文献
前言经皮腔内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是目前国内外广泛应用的治疗冠心病有效手段,但PCI术后半年内再狭窄(restenosis,RS)率高达10%--30%,严重影
〖背景〗风湿性心脏病是典型的受环境因素和个体因素共同影响的疾病之一,其本身是儿童时期急性风湿热的后遗症,而风湿热由链球菌感染引起。决定风湿热和风心病易感性的因素不但
目的:分析孟鲁司特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间质纤维化患者血清CRP、IL-6和TNF-α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5月—2019年5月我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
细胞凋亡是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病变的主要病理特征之一,在AS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血管内皮细胞凋亡是AS发生的始动环节,对于内皮细胞凋亡机制的研究
研究背景和目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是继冠状动脉旁路手术(CABG)后治疗冠心病又一革命性突破,但PCI术后冠状动脉再狭窄(RS)严重影响其远期疗效,常规经皮腔内冠状动脉
急性心肌梗死(AMI)后的心室重塑(LVRM)是伴随多种心血管疾病的一种病理生理改变,并可能最终导致心力衰竭。AMI后的高病死率与心力衰竭的高发病率需要深入研究心脏两种主要的细胞:心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水温(23±1)℃,研究了鲇幼鱼自然光照、持续光照(自然光或日光灯作光源)和持续黑暗条件下的日摄食节律。试验结果表明,3种光照周期下,鲇幼鱼昼夜均有连续摄食特性,期间具有明显的
目的:探讨苦参汤加减熏洗在痔疮术后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以我院2019年7月-12月收治的148例痔疮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顺序将受试者分为对照组(n=74)和研究组(n=74),对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干预在老年慢性心衰护理中的效果。方法:将确诊的2019年3月—2020年1月80例老年慢性心衰患者,用信封随机法分两组。对照组40例所采纳的是常规护理流程,舒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