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学院教师知识分享研究:认知与行为的关系——以江苏为例的数据分析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oo22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受教育机会均等理念与人力资源理论等因素的影响,目前世界各国纷纷致力于发展高等教育。迅速扩张的高等教育需要满足多样化的社会需求,我国大学以培育精英为主的功能也逐渐转向大众化教育并兼顾大众职业训练,教育机构呈现出多样化发展的情形。此外,为了减缓因为高等教育持续扩张而导致的政府财政负担庞大问题,各国政府开始放开对私立大学的管制,引入多元投资来促进教育的发展。顺应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趋势,1999年独立学院作为国有大学举办、社会投资参与、具有多项独立形式的二级学院,首次出现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   独立学院的快速发展使其面临多方面的挑战,师资队伍在年龄结构、专业结构、尤其是授课水平方面存在的问题尤为突出。独立学院是知识型组织,教师是知识型员工,因此,知识分享是改观当前教师水平参差不齐的抓手及掌握成功先机的重要举措。基于此,本文以“独立学院教师水平参差不齐”现象为发端,以社会心理学领域研究人类行为意图的经典理论——计划行为理论(Theory ofPlanned Behavior)(TPB)为分析框架,运用叙述性统计分析、正态分布检验、内部一致性检验以及结构方程模型等定量分析方法,探讨独立学院教师知识分享行为的影响因素及影响程度,梳理出关键影响因素及关键影响路径,旨在为独立学院教师知识分享机制的设计提供理论基础与实践引导。   通过研究,本文得到如下结论:首先,独立学院教师的知识分享行为主要受知识分享意图的正向影响,知识分享认知行为控制对知识分享行为也有一定的贡献;其次,独立学院教师知识分享意图受知识分享态度、知识分享主观规范以及知识分享认知行为控制的正向影响,同时,知识分享主观规范也会对知识分享态度产生正向影响;第三,对独立学院教师知识分享行为最终产生直接与间接影响的因素主要有6个,分别是期望关系、期望贡献、利他主义、认知型信任、情感型信任及资源配合度,其中情感型信任经由知识分享态度、知识分享主观、知识分享意图对知识分享行为产生的影响程度最强,资源配合度次之,认知型信任列第三,这一方面反映了教师对与其情感亲密的同事相较于仅属工作关系而交往的同事会有较高的知识分享意愿,会有较多的知识分享行为,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当前独立学院的发展特点及教师工作状态与工作任务的特征等。   本文可能的创新之处在于:第一,基于对独立学院教师知识类别、来源等的分析,梳理了独立学院教师的知识架构;第二,结合独立学院教师知识架构、知识分享理论以及计划行为理论,建构了以期望报酬、期望关系、期望贡献、利他主义、认知型信任、情感型信任、工作任务相互依赖以及资源配合度为外生潜在变量,以知识分享态度、主观规范、认知行为控制以及知识分享意图为内生潜在变量,以知识分享行为为结果变量的独立学院教师知识分享认知与行为关系的理论模型;第三,借鉴Ajzen(1989,2002)等人的观点,发展了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独立学院教师知识分享认知与行为的问卷量表;第四,以江苏独立学院教师知识分享认知与行为的问卷调查数据为样本,运用结构方程模型等方法,寻找知识分享行为的关键影响因素及关键影响路径;第五,根据实证分析的结果,提出促进独立学院教师知识分享的相关建议。
其他文献
近年来,我国在经济迅猛发展的同时,能源资源的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带来了极大的挑战,严重制约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发展循环经济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循环经济是在可持续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