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毛奇龄(1623—1716)是清初一位学识渊博,才华出众的著名学者。其传世经学著作达五十种,著述之富,甲于当时。然而由于他恃才傲物,喜臧否人物,好标新立异,因而与当时许多学人结怨,受到许多人的抨击和攻讦。在这种千夫所指的形势下,毛奇龄学术的真实面貌被逐渐掩盖,尤其是他的“诗”学研究方面,虽然他曾提出了许多非常有价值的论断,但却始终未能受到学界的重视。因此本文拟对毛奇龄“诗”学作一系统的整理与研究,从诗总论与诗三百篇的具体研究两方面重新探讨其价值。全文分上、下编两部分。上编主要探讨毛奇龄对诗总论问题的研究。在《诗序》作者这一问题研究中,主要分析毛奇龄首次提出的《诗序》作者为毛亨,《诗序》即《毛诗故训传》中的“故训”这一提法的合理性及对《诗序》作者这一公案研究的推动意义。在风、雅、颂问题研究中,主要考论毛奇龄提出的风、雅、颂皆为乐调曲名之说的意义,以及他对风雅无正变的论证。在研究“淫诗”问题时,着重从学术史的角度肯定毛奇龄对宋学的批判,并且分析他所提出的解诗方法,及他对春秋赋诗问题的研究的意义。在“笙诗”问题中,分析毛奇龄对“笙诗”无辞说的批驳有据,考察他所提出的“笙诗”其实只是指以笙来吹奏诗三百中的诗篇,并非特指《南陔》六篇,对于结束“笙诗”有辞无辞的争论极具意义。下编讨论了毛奇龄的两部诗学著作《国风省篇》及《毛诗写官记》,在《国风省篇》的研究中逐篇考论了毛奇龄对《国风》中的十五首诗的诗旨解说,通过比较研究以及具体考证研究分析了毛奇龄诗说的创新之处以及论证不足之失。在《毛诗写官记》的研究中则从经学与文学角度有所选择的考察了毛奇龄所论诗篇十九首,并对其诗说观点都一一作了评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