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经济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目前中国经济已经达到中等收入国家水平。因此,如何避免我国出现像南美一些国家收入进入中等收入国家水平后,便陷入数十年经济徘徊不前“中等收入陷阱”的现象,就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我国有十三亿人口,其中农民就占了国家总人数的一半以上。目前随着城镇化建设的快速发展,使得越来越多的农民涌向城市从事非农业性的生产活动。农民离开农村外出打工,收入具有不稳定性。同时,农村的医疗、养老社会保障制度等不健全。所有这些因素决定了农民对未来收入预期判断不稳定,储蓄倾向严重而消费不足。因此,挖掘农村市场需求对我国经济发展具有很大前景。本文运用制度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得出,当前我国所面临的有关农业方面的发展问题和国外的经济情况并不完全相同。中国特有的二元结构、城乡差距和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等因素致使我们要在吸取国外农业经济发展有益经验的基础上,走出一条属于我们自己的农业发展道路。因此,根据目前我国“三农”的现状,本文一方面通过对我国农民收入和消费需求的分析,解释了农民消费需求水平低、区域间农民消费水平之间还存在明显的差距以及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拉大等问题,是由于我国农民传统消费习惯、收入不稳定以及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等因素造成的。另一方面又通过对农民收入预期和拉动农村消费需求之间关系的进一步分析,阐述了占农民收入主要部分的家庭经营收入和工资性收入存在的波动性以及由于自然灾害、市场环境和农产品价格波动等因素导致农民收入不确定性从而影响了农民的消费水平。根据当前我国“三农”存在的现状,如果要想从根本上解决农民收入预期不稳定造成农民消费不足的问题,只有紧紧依靠政府的力量,通过政府继续加大对农业、农村和农民方面的投入力度,制定切合农民实际情况的惠农政策,才能够促进农民增收,促进我国经济飞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