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流动对城乡生态环境和谐的影响研究——以安徽省为例

来源 :华中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56573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城乡二元体系的逐步瓦解,人口的双向流动越来越频繁,必然会对城乡环境差异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探究人口流动对城乡生态环境和谐的作用机制,实现城乡环境统筹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本研究以城镇化率、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差异和城乡居民人力资本差异指标来测量人口流动,以城乡居民食物消费碳排放差异指标来衡量城乡环境和谐,运用《安徽省统计年鉴》(1997-2013)数据,通过回归分析探究了人口流动与城乡环境和谐的关系,文章共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章:导言。包括研究问题的提出、研究目的和意义、研究创新点以及文献综述等。  第二章:人口流动与城乡生态环境和谐的理论探讨。主要包括STIRPAT理论、食物消费碳排放理论和城乡环境和谐理论。  第三章:人口流动对城乡生态环境和谐影响分析。根据国家统计局安徽调查总队发布的相关信息,选取了安徽省流动人口的基本状况以及基本特征;通过单因素分析、回归分析探究城镇化率、城乡收入差异、城乡人力资本差异与城乡环境和谐之间的关系,分析结果表明:城镇化率与城乡环境和谐度成正比;城乡收入差异与城乡环境和谐度成反比;城乡人力资本差异对城乡环境和谐没有影响。  第四章:结论与对策建议。认为提高城镇化率、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异、统筹城乡生态环境管理以及明确城乡生态环境定位有利于减小城乡环境差异,提高城乡环境和谐度。
其他文献
海洋观测预报是国家的一项基础性公益事业。它对于国家安全、公众健康、社会经济发展、海洋环境保护、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等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在建设法治国家的今天,我
鼠伤寒沙门氏菌用去污剂NP-40处理,获得细菌外膜增溶液,经ConA-Sepharose 4B亲和层析,甘露糖洗脱,得到了ConA结合糖蛋白,SDS-PAGE电泳显示出了5条蛋白带,分子量在15~43 kD之间。用不
本文研究的是中国社会转型期的“两栖人”现象。从阶层意义上来说,“两栖人”就是那些已经迈入了新的阶层队伍,但又没完全割断与原有阶级阶层联系的社会成员。改革开放以来的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