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地区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机制设计与政策选择研究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haohui9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对于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高居民生活文化水平以及促进社会和谐具有广泛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的转型期,发展中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越来越突出。政府通过一系列的政策措施推进区域、城乡以及群体间公共服务的均衡发展和一体化,不仅有利于区域的协调发展,而且将切实的改善我国民生发展的“短板”问题。西部地区是我国国土面积最大、经济发展最落后的地区,虽然西部大开发十多年来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成就。但是,在已经形成的区域经济发展格局中,东西部之间的发展差距仍然在不断扩大,无论是GDP总量、财政收入水平还是产业发展水平、人均收入等均落后于东部。论文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在全国四大区域公共服务水平的纵横对比中,西部地区的公共服务水平在全国处于较低层次且发展缓慢。此外,基于政府投入角度的实证检验结果显示,四大区域之间、西部地区省际之间公共服务的水平差异明显且趋势仍在进一步扩大。基于上述研究结论,本文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阐释了西部地区公共服务非均等化的成因,包括“身份论”、“体制论”、“财政分权说”以及“差异化”的发展战略。在理论和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本文又进一步借用了博弈分析中关于公共服务的分析方法,构建了西部地区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运行机制,该机制主要包括统筹城乡视角的决策机制、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博弈的投入机制、不同收入群体居民基于纳税视角的参与机制以及基于财政审计视角的监督机制。通过上述机制的运行与良性循环,以求实现西部地区公共服务城乡、区域以及群体间均等化的目标。理论研究最终要用来指导实践。认清政府主导模式下公共服务的水平及其差异发展现状,把握公共服务均等化机制的运行规律,进而对政府财政支出方向或转移支付重点进行实时而有效的调节,是实现地区之间,进而城乡之间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必要前提和重要步骤。由于我国区域之间的差距不仅体现在经济发展水平、居民收入水平、对外开放程度等方面,而且深刻的体现在了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方面,因此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必须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必须把实现公共服务的均等化作为促进民生改善的重要内容。从长远来看,需要从转变发展观念、制定相关发展规划、加大对西部地区的公共服务投入力度、建立短期与长期相结合的配套政策、创新公共服务体制机制等方面入手,从而构建出一个稳定、长效的公共服务均等化运行机制,提高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的质量水平。
其他文献
如何有效应对各类群体性事件,已经成为当代中国政府管理实践和理论研究必须回答的问题。本文的核心旨趣就在于细致描述、深入分析群体性事件中冲突升级的过程及其致因,揭示隐藏
乡镇公务员职业压力是指乡镇公务员在执行国家政策或是提供公共服务时,所感知到的压力,并对此做出的心理和行为上的反应。乡镇公务员作为乡镇行政工作的重要载体,其自身面临的职
在我国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只注重如何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对于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培养往往不加以重视,这也导致师生之间缺乏
纵观人类政府发展的总体历史进程,政府责任是一个不断演变与发展的范畴。政府责任的内涵、逻辑结构、实现机制等均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政府责任由传统的以效率为核心、以政府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最常用的方法就是对单篇的课文进行细致讲解,虽然这样能够帮助学生理解这一篇文章的内涵、意义,但是整体的教学效率低下,并且学生一般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国与国之间在知识、技术、文化等方面的交流日益频繁,尤其是学术资源的交流共享,它对科学技术的进步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高等学校作为主要的知识
行政监督既是强化政府职能作用和约束公共权力行使的必然选择,也是推动市场经济发展和民主政治建设的必然途径。从党的十八大到三中、四中全会的成功召开,如何“把权力关进制
随着近年来各类社会公共突发事件不断增多及大众媒体产业的不断发展,大众对政府应急管理及负面信息调控提出了新的挑战,也对应急信息管理、负面信息调控的理论研究提出了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