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膜外切除术和腮腺浅叶部分切除术治疗腮腺良性肿瘤的Meta分析

来源 :河北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g8610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系统评价临床上常用的两种腮腺良性肿瘤手术方式,腮腺良性病变包膜外切除术(Extracapsular Dissection,ECD)和腮腺良性肿瘤浅叶部分切除术(Partial Superficial Parotidectomy,PSP)治疗腮腺良性肿瘤术后复发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病情况,以期为临床上治疗腮腺良性肿瘤选择手术方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万方数据库、CNKI,Web of science,Pubmed,E mbase和cochrane libaroury数据库,收集比较ECD和PSP治疗腮腺良性肿瘤的临床对照研究或队列研究,比较指标包括患者的术后复发率、暂时性面瘫、永久性面瘫、Frey综合征、涎瘘、感染、包膜破裂的发生率和手术时间等8项。检索时限为建库以来至2021.01.01。根据制定的纳入、排除标准选取符合条件的文献,提取有效数据。采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 Man5.4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检索到546篇相关文献,根据预先制定的纳入和排除标准,纳入12篇文献进行Meta分析。12篇文献中共包含1876例患者,其中1194例接受ECD手术,682例接受PSP。两种手术方式的比较结果为:复发率ECD组为1.14%(3/264),PSP组为3.23%(5/155),P=0.007。暂时性面瘫发生率ECD组为3.61%(9/249),PSP组为20.82%(76/365),P<0.00001。Frey综合征发生率ECD组为2.43%(8/329),PSP组为8.53%(38/445),P<0.00001。以上3项指标的发生率,ECD组明显低于PSP组,有统计学意义。永久性面瘫发生率ECD组为1.69%(18/1067),PSP组为2.16%(14/647),P=0.44。涎瘘发生率ECD组为9.47%(16/169),PSP组为9.69%(28/289),P=0.62。感染发生率ECD组为2.63%(3/114),PSP组为5.88%(12/204),P=0.98。包膜破裂ECD组为3.57%(4/112),PSP组为1.80%(2/111),P=0.42。两种术式手术时间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16)。以上5项指标经Meta分析后显示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ECD和PSP相比,ECD在术后减少复发、暂时性面瘫、Frey综合征等并发症发生率方面优于PSP组。但是在永久性面瘫,涎瘘,感染,肿瘤破裂发生率,以及手术时间方面,两种术式无明显差异。腮腺浅叶的良性肿瘤,在技术水平达到要求,并且适应症适合的情况下,临床医师可首选ECD完成手术。若肿瘤最大直径大于4cm,应选择PSP完成治疗手术,以期获得更好的临床效果。
其他文献
第一部分Er:YAG激光PIPS技术对乳牙根尖1/3玷污层去除效果的研究目的:观察Er:YAG激光光子激活光声流技术(photon-induced photoa coustic streaming,PIPS)对乳牙根尖1/3玷污层的去除效果。方法:临床收集20个离体乳切牙、20个离体乳磨牙,将40个离体乳牙按终末冲洗方法及牙位随机分为4组(n=10):乳切牙PIPS组(20m J 15Hz 0.3
目的:本研究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全面系统性地评估激光联合局部脱敏剂治疗牙本质敏感症的疗效,为激光联合局部脱敏剂治疗牙本质敏感症提供科学指导和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对五个电子数据库及Clinical Trials.gov进行检索,同时以手工检索作为补充,检索的电子数据库包括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Web of Scienc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检索时间
目的:本研究旨在运用循证医学的方法,系统地探讨牙周非手术治疗(Non-surgical periodontal therapy,NSPT)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伴慢性牙周炎(Chronic periodontitis,CP)患者疗效的影响,本研究的指标主要包括: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e C-reactive pro
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获取下颌后部取骨区域的三维影像数据,并进一步对此区域内相关的解剖结构进行测量和统计学分析,以帮助外科医生在该区域切取自体骨移植物时减少并发症的出现。方法:通过回顾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2020年1月至2020年11月60例病人CBCT的资料,年龄19-64岁,从颏孔后至下颌孔处每隔5mm为一个参考平
目的:通过三维立体摄影(3dMD)对骨性Ⅰ类年轻女性露龈微笑患者进行口唇软组织的三维测量,探讨该类患者面部软组织的形态特征,为临床露龈微笑的预防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306例正畸初诊患者进行CBCT及3dMD的拍摄,根据样本纳入标准共选择58例女性患者,均为骨性Ⅰ类(0°≤ANB≤5°),根据微笑时的牙龈暴露量(GE)将样本分为露龈组(30人,平均年龄22.50±2.10岁)与无露龈组(28人,
目的:通过Vita比色板比色以及对患者牙齿敏感发生率的评价,观察应用微研磨、Er:YAG激光、Er:YAG激光联合渗透树脂辅助诊室漂白治疗中度氟斑牙的临床疗效,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ion microscopy,SEM)下对比不同方法处理牙釉质片的釉质表面形态变化,探讨Er:YAG激光处理对釉质表面通道打开及脱矿情况的影响,为Er:YAG激光联合渗透树脂提高氟斑牙漂白临床疗效及舒适
目的:通过葡萄糖定量分析法研究酚醛树脂浸润于根管壁内侧面封闭根管壁后,在其尚未凝固时即刻进行冷牙胶侧方加压充填对冠向渗漏的影响,为临床上提高根管治疗术的成功率提供相关实验依据。方法:收集单根管恒牙49颗。将所有离体牙均从釉牙骨质界处横向截掉牙冠,预留牙根长度至少为12 mm。采用手用不锈钢K锉常规法+G型钻根管冠部处理的方法进行根管预备。将根管预备完成后的离体牙进行随机分组,分为3个实验组:A组、
目的:通过锥形束CT影像结合三维重建测量技术,研究成人骨性Ⅲ类偏斜患者牙齿在三维方向上的代偿特征,以期为正颌手术的术前正畸提供临床指导和借鉴。方法:1.选取成人骨性Ⅲ类偏斜患者29例以及个别正常成人28例,进行锥形束CT扫描,通过INVIVO 5软件对颅面骨骼牙齿结构进行三维重建,测量相应骨性与牙性测量指标。2.运用SPSS 21.0统计分析软件,对测量指标中骨性Ⅲ类偏斜组及个别正常组的两侧差
目的:本研究通过对后牙即刻种植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探讨浓缩生长因子在后牙即刻种植中的临床效果,为临床进一步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2018年1月-2020年1月于河北医科大学口腔医院种植中心自愿行单颗后牙即刻种植患者的病历资料、影像资料、照片资料,筛选出资料较齐全、全身状况良好,日吸烟量<10支者,再从中筛选跳跃间隙在2mm以上的病例,根据跳跃间隙内植入材料的不同分为CGF组和Bio-Oss组
目的:对采取掩饰性治疗的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在治疗前和治疗结束时进行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拍摄,研究掩饰性治疗对患者上下中切牙区牙槽骨形态的影响以及牙齿的移动方式,为正畸掩饰性治疗骨性Ⅲ类错(牙合)的安全性评价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6年以来在河北医科大学口腔医院接受正畸掩饰性治疗的骨性Ⅲ类患者29例,所有患者均在治疗前(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