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乳头瘤病毒在中晚期宫颈癌同步放化疗前后的监测

来源 :温州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zaikank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宫颈癌在我国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中居第一位,严重威胁着妇女的健康。在全球范围内,每年约有20多万女性死于宫颈癌。而中国就占了3-5万。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且年轻化。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生殖道持续感染是宫颈癌发生发展的致病因素,HPV DNA在检测宫颈癌和筛查中的作用也得到了肯定。目前国内外研究较多的是HPV DNA在宫颈癌早期筛查中的应用及在宫颈上皮内瘤变、宫颈癌手术前后的变化。HPV DNA检测已成为宫颈癌及癌前病变术后的一种重要的病情监测手段。但中晚期宫颈癌患者无法手术,只能予以同步放化疗,目前对中晚期宫颈癌患者同步放化疗前后宫颈分泌物中HPV DNA的变化研究较少。本研究旨在观察人乳头瘤病毒在中晚期宫颈癌同步放化疗前后阳性率的变化。  方法:  收集温州医学院临床定理学院2008年6月~2010年6月收治的45例经病理证实的中晚期宫颈癌患者作为观察组,予以同步放化疗;并选择同期45例健康普查妇女作为对照组,不予治疗。采用HPV核酸扩增分型检测试剂盒(广东潮州凯普生物化学有限公司提供),利用导流杂交基因芯片技术(Hybri Max)检测观察组治疗前、治疗后6月及健康对照组宫颈分泌物HPV DNA的存在及分型。可检测21种HPV亚型,包括高危15型:16、18、31、33、35、39、45、51、52、53、56、58、59、66、68;低危6型:6、11、42、43、44、CP8304型(将以往的中国常见型53、56型归入高危型,将CP8304型归入低危型)。所有调查对象均行妇科检查并收集宫颈分泌物,由专业的妇瘤科医生操作。用宫颈刷完全插入宫颈管,在宫颈管顺时针轻轻地旋转5圈,收集宫颈口内外的脱落细胞,将刷子拔下放置在保存液中以备HPV的检测。利用基因组试剂盒提取DNA,PCR扩增(利用AB17300型PCR扩增仪)、杂交及显色得HPV分型结果。21种亚型中、如果有一个或一个以上HPV分型点为阳性,代表该类型HPV DNA检测阳性。21种亚型中有一种类型或以上阳性即判定为HPV DNA阳性,全部阴性则判定为HPV DNA阴性,一种类型或以上高危型阳性的则判定为高危型HPV DNA阳性。  比较观察组同步放化疗前后宫颈分泌物HPV DN阳性率、高危型HPV DNA阳性率与对照组宫颈分泌物HPV DNA的阳性率、高危型HPV DNA阳性率。数据采用均值±标准差表示,采用四格表资料的x2检验做统计学分析。  结果:  1观察组同步放化疗前HPV DNA阳性率为95.6%,治疗后6月阳性率为20%。  2观察组同步放化疗前HPV DNA高危型阳性率为93.3%,以高危型16、52居多。治疗后6月高危型HPV DNA阳性率为20%。  3对照组HPV DNA阳性率为11.1%,高危型HPV DNA阳性率为2.2%。  4观察组同步放化疗前HPV DNA阳性率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同步放化疗前高危型HPV DNA阳性率与对照组高危型HPV DNA阳性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  5观察组治疗后HPV DNA阳性率下降与同步放化疗前HPV DNA阳性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HPV DNA阳性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6观察组治疗后高危型HPV DNA阳性率下降,与同步放化疗前高危型HPV DNA阳性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高危型HPV DNA阳性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  7观察组43例HPV DNA阳性患者中,在治疗结束后6月转阴率为79.1%,持续感染率为20.9%。观察组治疗后6个月临床有效率(完全缓解+部分缓解)%(CR+PR)%为88.9%。所有HPV DNA转阴病例临床治疗上均为有效。  结论:  本研究表明,观察组45例中晚期宫颈癌患者同步放化疗前HPV DNA阳性率高达95.6%,高危型阳性率为93.3%,说明HPV感染尤其是高危型HPV感染与宫颈癌的发生有密切的关系。观察组治疗结束后6月HPVDNA阳性率为20%,下降明显,转阴率为79.1%,表明HPV转阴与宫颈癌转归有关。提示HPV DNA阳性率的监测可作为中晚期宫颈癌判断早期复发及治疗效果和预后的参考指标,能成为中晚期宫颈癌同步放化疗后的一种重要的病情监测手段。
其他文献
目的:本研究通过检测宫颈癌(CC)患者癌组织、正常对照组织和相应血浆中范可尼贫血相关基因F(FANCF)基因甲基化状况及其表达,分析FANCF基因甲基化导致基因表达异常与宫颈癌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