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卫生健康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居民的健康水平和卫生意识也都在不断提高。但是,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医疗卫生行业正在面临着不断变化和不断增长的需求,对政府的投资能力和管理能力都提出了新的要求。2009年新医改的诞生将社会资本参与公立医院改革摆到了突出的位置,国家鼓励以多种形式开展公私合作,共同实现我国医疗卫生的发展目标和改革目标。此后,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医疗服务行业的PPP逐渐展开,市场的各方主体都表现出欢迎和期待。然而,在医疗服务PPP项目的实际开展过程中,却出现了落地难、运营难的局面:部分项目吸引不到有实力的社会资本参与、部分合作医疗机构就医患者人数少导致人员设备闲置、甚至有机构出现严重的医疗事故和医患矛盾,医疗服务的PPP在现实中暴露出许多问题。作为合作关系的“公共方”,政府不仅是民事主体,还是行政主体,负有规则制定和政策引导的职责。“社会方”的反应受到政府政策的影响,政府如何理解合作伙伴关系、如何看待医疗服务行业的特殊性、如何运用手中的资源进行激励和约束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医疗服务合作项目的成败。因此,本文以问题为导向,从我国目前医疗服务PPP项目的实际困难出发,以政府投入上的问题为分析重心,在进行相关理论研究和国内外经验总结的基础上进而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文章从导论部分开始,主要介绍了论文的研究背景、界定了论文的研究范围、概括了论文的研究思路。然后,通过对目前国内外相关文献研究情况的介绍,总结了医疗服务PPP领域的研究现状,为后续本文的主要研究重点和研究结论提供了理论背景。第三章是对医疗服务PPP中的政府投入责任的理论分析。不同类型的医疗服务具有不同的产品属性,相应的供给责任归属也应不同,明确哪些类型的医疗服务可以进行政府和市场合作,即PPP的应用范围是进一步研究政府投入的基础。本文是对医疗服务PPP的政府投入分析,因此第四部分介绍了我国医疗服务PPP的发展现状。医疗服务PPP与医疗市场环境有关,因此这部分首先介绍了我国医疗服务市场的政策、主要问题、改革措施等,以及医疗服务PPP产生的背景和原因,再通过对我国目前医疗服务PPP的典型案例分析,指出我国医疗服务PPP面临的困境。在第四章的基础上,文章从投入的三个方面对医疗服务PPP中的政府投入进行具体分析。本文讨论的政府投入是指财政在医疗PPP中的运行模式,是财政采用一定的方法对资源进行分配和管理的制度和政策。财政资源的有限性决定了政府在投入时必然要遵循一定的方法和原则,也要受到一定的限制。因此,本文从政府投入方式、政府投入规模和政府投入效率三个角度分析医疗服务PPP的政府投入,这三章是本文的核心部分。第五章介绍了政府投入方式的种类,包括参股项目公司、直接付费和可行性缺口补助,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我国政府投入方式存在的问题。第六章是对政府投入规模的分析,包括规模的衡量、规模的限制和规模的披露,以及我国政府投入规模的情况和问题。第七章是对政府投入效率的分析,包括PPP需要遵守的一般意义上的物有所值原则和医疗服务领域需要特别考虑的供给效率评价。在政府投入效率分析部分,本文同样对我国的情况和问题作了针对性分析。英国作为现代意义PPP的起源国家,在医疗服务PPP方面已经积累了很成熟的经验,也总结出了一些发展中的教训。通过对国外已有经验的分析不但有助于我国政府部门借鉴国外的成熟经验,也有利于我国避免出现国外已有的风险和问题。在对国外经验的学习和借鉴上,必须要立足于我国现实国情,切忌盲目照搬照抄,尤其是对于医疗服务项目,社会文化背景和地方民情对PPP的态度尤为关键,患者通过用脚投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影响项目的生死,这也是医疗服务PPP项目相比于其他行业项目更加复杂的地方。完善的政府投入体系不但有助于政府部门理顺PPP的工作思路,同样有助于正确引导社会参与方行为,发挥财政“看得见的手”的作用来实现特定的国家目标。在政策建议部分,文章从政府投入的各个方面来提出政府在对医疗服务PPP项目进行投入时的建议,包括出台PPP法案和医疗服务行业的相关规则、明确主管部门间的分工和契约责任,在充分考虑医疗行业特殊性的基础上合理分配双方的风险和收益,选择可以进行合作的领域并运用多种投入方式引导和调节社会资本行为,在更广泛的意义上应用物有所值原则,平衡对医疗行业的政府投入规模约束等等。除此之外,医疗服务市场相关的制度环境建设和配套政策是政府投入设计和运行的保障,包括消除对社会资本进入医疗行业的政策障碍、提供融资政策的支持等等。通过科学的、系统的、可行的投入运作体系,政府可以将有限的资源实现最优分配,在实现社会价值的同时也实现资金价值,提高政府投入的水平。本文的贡献点和创新之处主要有三点:第一,医疗PPP的政府投入和普通的政府卫生投入不同,后者包括卫生转移支付制度、医院的预算管理和绩效管理等内容,主要是政府部门间行为,而前者则是政府部门与社会部门的一种新型合作关系,从涉及主体、支付机制、支出范围、风险分配等角度看都是财政介入医疗领域的创新方式。因此,本文针对医疗服务行业的特点,从投入方式、投入规模和投入效率三个方面系统的梳理了医疗PPP的财政运作机制。基于医疗服务行业的特殊性,本文认为,由于我国目前医疗市场的配套制度还不完善,如事业编制制度、医生多点执业制度、定点医疗机构制度等等,因此对于医疗服务PPP项目的选择要尤为谨慎,不应盲目开展。第二,在政策建议部分,本文提出,对于医疗服务PPP项目,应在更广泛的意义上进行物有所值的衡量,要充分考虑医疗服务的特点,将医疗服务的供给效率纳入到定量和定性分析中。同时,政府部门在衡量给予社会部门的收益是否能够覆盖其风险时,不应该仅仅考虑社会资本获得的直接利益,还应该将间接利益,如供应药品设备权利和土地开发权利等,一同纳入衡量的范围,将社会资本获得的综合利益与其成本相比较。对于社会资本的成本收益分析既可以帮助政府判断项目对于社会资本是否具有足够的吸引力,又可以避免政府对社会资本的过度让利。第三,本文认为,为了防止PPP项目过于集中于某一行业,带来结构失衡,可以按照卫生部门预算占总预算的比例安排医疗PPP项目,使每一年度医疗PPP的财政支出责任占所有PPP项目支出责任的比例与卫生部门预算占总预算的比例相一致,同时可以根据具体情况作相应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