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以气郁体质抑郁症为研究对象,探讨其病机及证侯分型;通过研究,提出气郁体质抑郁症普通人群、“高危”人群的中医养生调摄方法;挖掘出抑郁症临床用药、取穴规律和气郁体质抑郁症各证型的用药、取穴方法,为临床防治气郁体质抑郁症提供理论依据与参考。方法: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网络数据库为来源,对抑郁症与中医体质相关的文献进行整理、挖掘;对抑郁症与气郁体质相关的文献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总结出病机、主要证型及中医调摄方法;同时对符合纳入条件的中医药治疗抑郁症的方剂、针刺处方进行整理,将之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进行数据挖掘。结果:1.通过对抑郁症与中医体质相关的文献进行整理、挖掘,总结了抑郁症与体质的影响因素,挖掘出抑郁症患者中常见3种中医体质类型比率及95%可信区间(CI)为气郁质(OR=0.25,95%CI[0.15~0.35],P<0.01);气虚质(OR=0.21,95%CI[0.13~0.30],P<0.01);阳虚质(OR=0.13,95%CI[0.11~0.16],P<0.01)。2.对抑郁症与气郁体质相关的文献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总结得出气郁体质抑郁症的病位主要在肝,涉及心、脾、肾、肺等诸多脏腑,其基本病机为气机郁滞。气机郁滞,一方面导致脏腑气血津液运行失调,产生血瘀、痰湿、食滞及化火等证候;一方面影响气血运行,导致脏腑失养,进而导致脏腑亏虚等病机变化。3.总结得出气郁体质抑郁症最常见的主要证型为肝郁气滞、肝郁脾虚、气滞血瘀、肝肾阴虚。4.研究提出气郁体质抑郁症普通人群的情志疗法主要包括修心养性法、以情胜情法、移情悦志法、疏泄畅情法等;饮食疗法主要通过对肝郁气滞、肝郁脾虚、气滞血瘀、肝肾阴虚等证型进行辨证选方辨症加减调养,同时注意脾胃的养护、食材的安全及食物的口感;运动疗法则从户外运动与气功功法两方面锻炼。5.气郁体质抑郁症高危人群主要包括青少年、孕产期及围绝经期妇女、中老年人。通过分析气郁体质抑郁症“高危”人群的影响因素及发病特点,总结出青少年应当偏重于运动疗法,孕初期及围绝经期妇女偏重于情志调养,中老年人偏重于饮食调养。6.筛选出临床治疗抑郁症的中药方剂580首;将之导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后,结果显示:涉及中药244种,使用次数位于前10的中药材为甘草、柴胡、白芍、茯苓、郁金、当归、酸枣仁、香附、远志、川芎;原料组合出现排前10的有:白芍-柴胡、甘草-柴胡、甘草-白芍、甘草-白芍-柴胡、郁金-柴胡、甘草-茯苓、柴胡-香附、柴胡-茯苓、白芍-香附、郁金-白芍;基于复杂系统熵层次聚类算法,演化出16对治疗抑郁症的中药核心组合;基于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算法,得到抑郁症中药新方16首。7.筛选出临床治疗抑郁症的针刺方剂558首;将之导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后,结果显示:涉及腧穴165种,使用次数位于前10的腧穴为百会、内关、三阴交、太冲、印堂、神门、足三里、四神聪、肝俞、心俞;原料组合出现排前10的有:百会-内关、百会-印堂、百会-三阴交、百会-太冲、内关-三阴交、百会-神门、百会-内关-三阴交、内关-太冲、印堂-内关、百会-印堂-内关;基于复杂系统熵层次聚类算法,演化出5对治疗抑郁症的针刺核心组合;基于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算法,得到抑郁症针刺新方5首。结论:1.气郁体质为抑郁症最常见的中医体质类型;气郁体质抑郁症的病位主要在肝,基本病机为气机郁滞,最常见的主要证型为肝郁气滞、肝郁脾虚、气滞血瘀、肝肾阴虚等四种。2.对于气郁体质抑郁症普通人群,可通过情志疗法、饮食疗法、运动疗法等进行调养、改善;而对于青少年、孕产期及围绝经期妇女、中老年人等高危人群,建议结合其影响因素和发病特点,针对性地或偏重于某种调养方法。3.推荐防治气郁体质抑郁症的中药基础方为:柴胡、白芍、甘草、香附、郁金、川芎、酸枣仁、当归、茯苓、甘草;推荐防治气郁体质抑郁症的针刺基础方为百会、内关、三阴交、太冲、印堂、神门、足三里、四神聪。具体应用时建议在医生指导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