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的一轮课程改革中,研究性学习被提到了重要地位,研究性学习已经走出了实验阶段,正式进了校园。但直到目前,研究性学习并没有真正渗透到我们的教学中,而更多地停留在理论研究阶段,对于教学实践的操作的指导意义还是很微弱的,关于语文研究性学习的有针对性的论述和探索尤其缺乏。研究性学习实施存在以下问题:课程设置,变相操作;课程评价则新鞋老路;课程内容,重专题,轻学科。这就导致研究性学习在教学实践中往往是雷声大雨点小,或者半途而废。同时在具体的课程开设过程中,还往往由于缺少理论上的学习准备,而难免操作上的困惑。 语文学科自身的开放性特点,决定了语文教学中蕴藏着组织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丰富素材。在基础学科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有利于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充分利用现有课时、解决学生负担过重的问题,在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能力方面具有独特的价值。本文主要侧重于“研究性学习”作为学习方式和教学策略的理解,认为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的主要阵地应该是语文课堂教学。本文首先对语文研究性学习的理念及其特征进行了阐述,突出语文学科的特点,论证了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实施意义和时代必然性;同时结合所在地区的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开展的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探讨语文研究性学习开展的理论依据,对研究性学习与高中语文教学实践结合的途径进行了探索。本文强调把语文教材作为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载体,从深入研究教材,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的协作能力等方面,具体论述了在语文课堂上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实施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