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突发性公共事件的特点就是发生的突然性,而且一旦处理不好则会造成广泛且深远的影响。所以,要控制突发性公共事件造成不好的影响,其关键还是把事件控制在发生之前,也就是在事件发生前进行有效的预警,以便于有关部门采取有效措施严防事件的发生。而要有效实现突发性事件的预警,则必须进行有效、及时、真实的信息整合,信息整合质量的高低直接决定了预警效果的好坏。先前说了,突发性事件的本质特征就是事件发生的突然性,所以,突发性事件在发生之前不会有太明显的征兆,不会有系统、完备的信息资源可供使用。要进行突发性公共事件预警,其所需要的信息就只能靠预警信息管理者从大量的相关信息中甄别、提取有价值的加以利用,这是实现突发性公共事件预警的必要途径和重要过程。突发性公共事件的管理方通常是政府,在现行机制下,政府各部门或相同部门不同级别之间的信息交流都是非常不畅通的,还处在信息基本完全不共享的阶段。所以,如何将各部门掌握的信息进行有效的汇总和交流对信息的整合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最近几年发展起来的网格化信息管理技术,由于在综合性、前瞻性等方面具备了传统信息管理不具有的很多优势,为突发性事件预警的信息收集提供了一个较为理想的解决方向。该方案可以快速的整合可利用信息资源,并结合相关经验特征进行分析,得出参考性结论和建议,是未来信息整合的重点发展方向。本文的分析主要就是从信息的网格化管理出发,以突发性公共事件预警的信息整合为目的,设计出相应的网格结构及相关管理的信息化平台,以求达到将各部门分散的信息进行及时有效的收集,并从收集到的信息中快速的反馈出我们所需要的参考结果,实现虚拟空间内的信息互联,为突发性公共事件的预警提供数据支撑。文章由七部分组成:首先是在第一章的绪论中,对我国目前使用的预警信息收集方式方法以及信息整合的现状进行了系统分析,指出其中存在的缺陷,阐述了网格化信息管理发展的必然性,但同时又由于缺乏必要的生长土壤,导致其在中国的本土化发展缓慢等问题;然后在第二章中,主要是介绍了本文参考的相关理论依据,以便从理论上对全文的分析提供指导;第三章介绍预警信息网格化整合的总体思路,主要预警信息格式化和网聚化入手,主要研究了这两种方法核心编码原则和设计理念,然后结合我国突发公共事件的预警信息特点对其进行分析,通过分析发现可以根据预警信息不同来源和差异性设计出网格节点,结合这些不同的横纵交错的网格节点形成统一的预警信息网格化整合模型并使该模型在一个特点的平台上得以实现。第四章对设计出的突发公共事件预警信息网格化整合模型的合理性进行了探究。预警信息网格化整合机理包括OGSA原理和WEB服务资源原理。另外还介绍了预警信息网格化整合模型的机制和体制构建。第五章是对突发公共事件的预警信息网格化整合模型的有效性进行了分析。这部分分别通过预警信息的逻辑性、预警信息的有效性共享性和预警信息管理的科学性三个方面来介绍的。第六章是通过对应急管理中预警阶段的把握,分析预警信息网格化整合模型的有用性时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