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三拗汤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由麻黄、杏仁、甘草三味药组成。主治感冒风邪,鼻塞声重,语音不出,或伤风伤冷,头痛目眩,四肢拘倦,咳嗽多痰,胸满气短。现代临床用于咳嗽、哮喘、急性支气管炎的风寒袭肺证。本研究以三拗汤为研究对象,整理三拗汤相关古代文献、整合现代临床、实验信息数据,同时扩大文献资料的来源,运用数据挖掘方法探讨三拗汤临床用药、配伍以及治法特点,揭示三拗汤治疗哮喘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相互作用机制,并对数据挖掘结果的可靠性进行验证。以此为三拗汤治疗哮喘等疾病提供客观依据;为基础研究及新药开发提供理论基础;也为中医方剂文献研究提供一个可借鉴的方法。方法:1.回顾历代中医文献中三拗汤的相关论述,用传统文献研究方法梳理三拗汤的命名缘由、主治病症、组方特点、加减运用等特点;并分析三拗汤涉及的现代临床疾病谱。2.整理现代临床文献中涉及三拗汤相关内容,运用数据挖掘技术,从组方用药、病症、主治、治法等方面分析三拗汤治疗哮喘临床应用特点。借鉴系统生物学方法,对组方药物、靶点、基因相关信息数据进行有效的分析整合,通过Cytoscape V3.1.0软件建立网络模型,研究三拗汤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复杂网状关系,揭示三拗汤治疗哮喘疾病可能的作用机制和效应途径。3.运用实验的方法对数据挖掘结果进行验证。MTT法检测药物对人支气管上皮细胞的保护作用,Hoechst33342染色法观察细胞凋亡,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凋亡以及Treg、Th17细胞比例。结果:1.系统整理三拗汤古今文献发现:三拗汤古代文献中涉及的主要症状包括:鼻塞、声重、咳嗽、喘急、语音不出、胸满气短;现代疾病谱涉及临床疾病40余种,其中所占比例较高的疾病包括:外感咳嗽、支气管哮喘。2.基于频繁项集模式的关联规则方法得出:三拗汤现代临床常于化痰药物结合应用,其中支持度高的药物如:半夏、陈皮、地龙、茯苓、桔梗、苏子、款冬花等;支持度高且配伍关系密切的药对有半夏-陈皮,半夏-茯苓,地龙-苏子,僵蚕-蝉蜕,前胡-桔梗等;三拗汤宣肺为主,同时结合其他治法共同治疗哮喘,其中支持度较高的治法有:宣肺、化痰、平喘、止咳、健脾、散寒、疏风、解表等。3.利用STITCH数据库搜集三拗汤组方物质成分相关的22个主要化学成分对应的靶点,去除重复数据后为55个靶点。将靶点对应到Reactome人类生物学反应和信号通路数据库中,对通路数据进行整理,去除重复数据得到484条反应路径,其主要涉及炎症和免疫等多条途径。4.实验结果证明:三拗汤有效部位不同浓度均对正常人支气管上皮细胞无毒性,对炎症因子IL-4引起的细胞损伤有较好的保护作用,在体外能够升高Treg细胞百分比,降低Th17细胞百分比,从实验研究的角度验证了数据挖掘的结果,证明其结果是可信的,其数据挖掘方法也有较好的可行性。结论:1.古今文献显示:三拗汤主治病症主要为咳嗽、哮喘等,其功效与其炮制方法有关;2.现代物质和效应机制关联分析得出:三拗汤治疗哮喘的主要效应机制涉及炎症、免疫调节和结构细胞的保护等方面。3.体外验证性实验研究证实了挖掘结果的可靠性,进一步说明针对方剂数据量大、药物关系复杂等特点,扩大文献范围、综合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对于方剂研究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