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CP,简称脑瘫)是儿童期主要致残性疾病,随着围产医学及新生儿监护水平的提高,早产儿尤其是极低出生体重儿的存活率升高,早产已成为脑瘫发生的首位高危因素。脑瘫患儿一旦合并癫痫或某些认知损害相关性电临床综合征,将严重限制康复疗效,并加重远期认知不良预后,因此脑瘫患儿康复中共患癫痫的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目前,国内外有关早产儿脑瘫伴发癫痫相关问题研究较少,本文针对这一课题,探讨早产脑瘫伴发癫痫和电临床特征及其危险因素,为早产脑瘫患儿伴发癫痫和临床下放电(subclinical epileptiform discharges,SEDs)的早期预防和综合管理提供参考。目的:探讨早产脑瘫患儿伴发癫痫和脑电放电模式特征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对2014年3月~2016年3月期间在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神经康复科治疗的138例早产脑瘫患儿进行详细的病史采集、长程脑电图监测及影像学检查,分析早产脑瘫患儿伴发癫痫的相关因素及脑电放电模式。采用Logistic单因素回归分析筛选颅脑影像学改变、新生儿期惊厥史、围产期窒息史、出生胎龄、出生体重等因素对早产脑瘫患儿伴发癫痫及SEDs的影响。结果:138例早产脑瘫患儿中,31例(22.46%)伴发癫痫,28例(20.29%)伴发SEDs而没有癫痫发作。伴发癫痫者中17/31例(54.84%)在1岁以内出现首次癫痫发作,包括全部的痉挛型四肢瘫病例(5/5,100.00%),11例痉挛发作患儿的首次癫痫发作亦均在1岁以内。主要癫痫发作类型为局灶性发作(11/31,35.48%)、痉挛发作(11/31,35.48%)及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generalized tonic-clonic seizure,GTCS)(6/31,19.35%),其中诊断为West综合征11例、Lennox-Gastaut综合征3例、局灶性癫痫11例、GTCS6例。伴发癫痫的病例中7例伴有睡眠中癫痫性电持续状态。不同影像学异常的早产脑瘫患儿伴发癫痫情况没有统计学差异,但皮层/皮层下受累和脑软化灶患儿的SEDs发生率明显高于脑室周围白质软化患儿(77.78%vs7.53%)。伴发癫痫或临床下放电的早产脑瘫患儿中,均以局灶性放电为主,高度失律仅见于伴发癫痫的早产脑瘫患儿。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新生儿惊厥(P<0.001,OR=15.358)是早产儿脑瘫伴发癫痫的危险因素,影像学显示皮层/皮层下损伤(P<0.001,OR=16.250)和脑软化灶(P<0.001,OR=12.883)是早产儿脑瘫伴发SEDs的危险因素。结论:早产脑瘫患儿常伴发癫痫及SEDs,痉挛型四肢瘫病例和发作类型为痉挛发作患儿首次癫痫发作均在1岁以内;发作类型以局灶性发作和痉挛发作为主要类型,主要脑电放电模式为局灶性放电,癫痫性脑病及电临床综合征并非少见且预后更差;新生儿惊厥对早产儿脑瘫伴癫痫有预示价值,皮层/皮层下损伤和脑软化灶对早产儿脑瘫伴SEDs有预示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