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宁县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动力机制及路径选择研究

被引量 : 5次 | 上传用户:pridek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后,中国社会经济走上飞速发展的道路,工业技术明显提升。农业领域,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的提升了农民的生产热情;结合新技术的应用,农业生产效率不断提升,原本束缚在土地上的农村人口也得到解放,出现了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怀宁县是传统农业大县,农业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九成以上,农业生产率提高使怀宁县出现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按劳均耕地比较法估算,2009年怀宁县有农村剩余劳动力30万左右,已转移20余万,仍有10多万农村剩余劳动力待转。转移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给城市带去了人力资源,给农村带回了资
其他文献
被称为“人类学之父”的英国人类学家泰勒(E.B.Tylor),在《原始文化》中认为:“文化或文明,就其广泛的民族学意义来讲,是一复合体,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以及作
超长的劳动在公众和学者们看来都是辛苦的,这也被视为“血汗工厂”的“罪行”之一。本文通过民族志方法,对深圳两家“正规”公司里工人的加班行为和心态进行了研究。笔者发现,不
我国对于土地与定着物的关系一直采用二元主义的立法例,最早可见于《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后经《城市房地产管理法》、《担保法》等法律强调,最终由《物权法
自上个世纪90年代末,我国国家行政机关陆续开展了以现代管理知识为核心内容的“岗位培训”,通过学习,行政主体开始认识到培训的重要性。对公务员进行培训不仅是对公务员能力建设
随着2008年第三次《专利法》的修改,现有技术抗辩被正式引入我国,为被控侵权人主张其实施的技术属于现有技术而免于承担侵权责任提供了法律依据。然而,这次修改只对现有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