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文学的代表作,不仅是中国古典文学的巅峰,更是中国古代社会各方面盛况的百科全书。自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起,随着西方学界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关注日益升温,许多明清小说被译为西方文字,其中《红楼梦》更是各文学史、小说集摘选的经典篇目之一,《红楼梦》的译介研究也随之风生水起。然而,迄今为止的《红楼梦》翻译研究主要集中在霍克思、杨宪益等全译本的对比研究,而对诸如张心沧等译者的摘译本、节译本则研究甚少。张心沧作为英籍华裔汉学家,既对中国古典文学颇有研究,同时也精通英语,因此他的译本有一定的研究价值。本文研究旨在弥补张心沧《红楼梦》摘译本研究的空白,并从翻译研究角度探究英语读者对《红楼梦》这一经典著作的接受程度。本文考察所依据的原文以俞平伯《<红楼梦>八十回校本》为准,主要对张心沧译本《红楼梦·花冢》进行全面的分析考察,基于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分析张心沧的译本。根据张译本的翻译特点,作者归纳了增译、串译等翻译策略,以及译本中的明显误译,并与杨宪益、霍克思英译本的对应桥段进行对比分析。文章第一章介绍了《红楼梦》主要英译本的概况,以及对张心沧本人及其翻译的研究概况,指出了对《红楼梦》摘译本、节译本研究的不足和对张译本研究的空白。第二章梳理了前人对《红楼梦》翻译及张心沧翻译的研究文献,整理出了奈达"功能对等"理论的要点。第三章分增译、串译.和误译三节,分别分析了张译本中的翻译策略以及翻译现象,指出原语读者与译语读者的理解差异。第四章得出对张译本的研究结论,对其翻译特点、译介意义以及奈达功能对等理论的应用进行了总结,并对未来研究提供了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