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语语音的习得是二语学习者首先遭遇到的问题,汉语语音的声调等特点增加了外国学习者汉语语音习得的难度。目前,国内对外汉语语音教学效果不佳,研究的滞后是主要原因。
本研究以日本学习者习得汉语舌尖后音的过程为对象,以汉日语音对比分析为基础,以分析日本学习者汉语舌尖后音感知偏误和发音偏误为主要内容,横向研究与纵向追踪相结合,进行了一系列语音实验。在实验过程中,采用Pratt语音软件对样本进行声学分析,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最后得出了日本学习者习得汉语舌尖后音的规律和过程,希望能对对日汉语语音教学有所帮助。
主要结论:
1.感知与发音之间存在较大相关性。总体趋势上看,感知偏误率比发音偏误率低得多,难以感知的音素也是难以准确发音的音素。从学习者习得舌尖后音的过程来看,感知偏误率下降幅度大,而发音偏误率下降幅度小。但从个别难点音的具体习得情况来看,感知与发音之间的关系又显得错综复杂:如从偏误类型来看,感知偏误类型与发音偏误类型在发生的时间上并没有特定联系。
2.系统性偏误表现明显。在日本学习者对汉语舌尖后音的习得中,主要偏误表现就是将舌尖后音与汉语舌面、日语舌叶音这三个系统彼此混淆,而并非传统语音教学中所认为的无法分清平翘舌音。在日语和汉语的音位系统中,舌叶音和舌面音都可以互为变体,这种认知使日本学习者在接触到汉语舌尖后音的时候,将其感知为舌面音或者日语的舌叶音,在发音上亦无法区分。这类偏误在习得中所占比例高,持续时间长,是日本学习者舌尖后音习得的主要难点。
3.在舌尖后音系统内部,每个音素在习得难度上有不同表现:清擦音sh习得难度最低,这与辅音拥有标记性特征的多少有关,也与辅音发音过程的变化有关;送气音ch的习得难度最高,主要是因为送气/不送气范畴的建立是日本学习者的难中之难;r的习得偏误类型较少,但是偏误率比较高,主要是因为日语中有拼写方式与汉语r相同,但发音并不一样的音素,相似音素比完全陌生的音素更难习得;吐的习得除了混同于舌面音和舌叶音之外,还有一类偏误就是浊化发音,这是因为日本学习者将汉语的送气不送气对应于日语的清浊系统。四个舌尖后音的总体难度习得顺序是:sh
其他文献
贾平凹是创作力旺盛的作家,亦是拥有自觉文体意识的作家。新世纪以来,由于生命体验的日益丰富、时代语境的不断变化,贾平凹更加注重对长篇小说艺术的探索,力图使小说文体结构与现
清华简《管仲》篇是2016年4月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整理并出版的清华简整理报告册——《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第陆辑)中的一篇出土文献,阐述了管子的治国之道。全篇
佛教美术指与佛教活动相关,适应佛教思想信仰,服从佛教偶像崇拜和礼仪要求,应教化活动或教团生活之需要而产生的美术现象。它具有佛教的意义、内容、用途、功能,同时也涵盖了美术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