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避难场所专项规划的实施和评价研究——以深圳市为例

来源 :云南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txiaok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洪涝、干旱、火灾和地震等灾情连年不断,海洋灾害、风灾、冻灾、滑坡、泥石流灾害也时有发生,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这些都凸显出城市综合防灾体系的重要性。建全的城市应急避难场所已经成为一个城市基础建设设施完善的指标之一。应急避难场所专项规划是应急避难场所的规划设计阶段,这一阶段的工作对将来应急避难场所的建设指导具有决定性的意义。而对应急避难场所专项规划实行项目管理则能提高此阶段的工作效率、资源利用率和成果质量。  本文用理论分析与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来展开论文。首先简要阐述项目提出的背景,应急避难场所专项规划项目实施的目的。然后通过文献综述回顾了项目管理、规划设计类项目管理和应急避难场所专项规划研究领域的研究现状。总结了应急避难场所规划的经验借鉴。在项目的启动阶段,利用风险分析法对应急避难场所专项规划项目进行了风险分析并提出了规避方法;项目计划阶段,采用工作分解法对项目进行工作分解,并对项目组成员进行了工作安排;项目的实施阶段,介绍了项目的质量、进度和设计变更的方法和工具;在项目收尾阶段,分析了项目应验收的内容和需交付的成果,并采用了专家评价法对应急避难场所专项规划进行成果评价。最后以深圳市应急避难场所专项规划为案例,进一步阐述了应急避难场所专项规划的项目管理应用。  本文以项目管理学的角度来研究应急避难场所的实施,对其进行了全面和综合的分析,把整个项目实施过程分为:启动、计划、执行和控制四个阶段,揭示了应急避难场所专项规划项目管理的流程和特点,研究结果表明使用项目管理流程和控制方法能提高应急避难场所专项规划的工作效率和资源有效利用率,并能有效的防止规划目标产生偏差。在应急避难场所专项规划完成后,引入成果评价体系,采用专家打分法为规划成果进行了综合评价,为项目的成果评价提供了科学并客观的依据。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为以后应急避难场所规划提供参考经验和建议。
其他文献
知识经济时代,传统的封闭式创新模式难以帮助企业获得更多的竞争优势,企业开始着力寻求新的创新模式,充分利用企业外部知识和创新资源。众包创新模式逐渐成为企业创新的主要选择模式。通过这种模式企业可以从大众用户中获取创意知识,弥补企业内部创新资源的不足,有效降低企业创新成本,增强企业创新绩效。虽然众包创新实践取得良好的应用效果,但作为一种新型商业模式仍处于探索阶段。由于参与用户的不确定性和创新任务的复杂性
高端装备制造业是为国民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提供高端技术装备的战略性产业,其发展水平是衡量国家现代化程度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经过近些年的快速发展,我国已经成为装备制造大国,但自主知识产权及核心技术仍然掌握不多,主流的技术装备种类和质量都明显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重大装备生产技术能力有待提高。由于高端装备制造业的重要战略地位,其发展水平成为了决定我国制造业能否实现由大到强的转变的关键因素。要通过技术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