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口支援是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政策模式,其中教育对口支援是我国对口支援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对口支援政策的实施,缩小了民族地区与发达地区的教育差距,促进了教育公平,加强了民族团结,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在当前民族地区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背景下,既需要加强对民族地区的教育对口支援工作力度,更需要进一步提升教育对口支援工作的效果。本研究以武汉市对口支援来凤县教育事业为案例,对武汉市教育对口支援的历史发展及政策进行了梳理,通过对武汉市对口支援对来凤县教育的具体实施情况的调查,发现武汉市教育对口支援来凤县的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主要体现在完善了各中小学基础教育设施、提升了来凤县整体的师资水平、缩小了与发达地区的教育水平差距,提高了来凤县整体的教育水平。本研究运用政治动员理论和协作治理理论对教育对口支援政策实施过程进行分析,发现由于“政治任务式”的单方面支援导致双方积极性不高、受援方内生动力不足等原因,导致教育对口支援工作还存在相关政策法律法规不协调、政策协作机制不健全、没有完善的长效协作机制、缺乏宏观的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行政权力单向、缺乏社会力量的参与、缺乏评估机制等问题。为了提高教育对口支援政策的成效,需要健全教育对口支援法律监督机制,完善协作型治理政策,建立健全协作机制,构建协作型评估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