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博物》是《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旗下的青少年自然科普读物,以复兴博物学和唤起读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为主要传播目的。自创刊以来,《博物》连续多次入围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的年度优秀报刊和“全国优秀少儿报刊推荐名单”,2016年以来出版量累计超过千万册。在“博物学”这个相对小众的学科范围内,《博物》杂志能够成长为一本特色分明、口碑优秀、销售量瞩目的科普刊物,其传播特色非常值得其它缺乏创作活力和同质化严重的科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博物》是《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旗下的青少年自然科普读物,以复兴博物学和唤起读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为主要传播目的。自创刊以来,《博物》连续多次入围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的年度优秀报刊和“全国优秀少儿报刊推荐名单”,2016年以来出版量累计超过千万册。在“博物学”这个相对小众的学科范围内,《博物》杂志能够成长为一本特色分明、口碑优秀、销售量瞩目的科普刊物,其传播特色非常值得其它缺乏创作活力和同质化严重的科普刊物借鉴。本文选取2016年至2019年的《博物》杂志作为研究对象,共分为五个部分:首先介绍了博物学在当代复兴的必要性和《博物》杂志的基本情况,然后从传播内容、传播形式、受众三个方面剖析《博物》杂志的传播特色,最后提出建议。在传播内容方面,无论是《博物》的刊物内容还是活动内容,都把传播博物学知识作为主要目标。《博物》的刊物内容聚焦自然系统,打造极具特色的栏目吸引受众阅读,结合社会大事件将时代责任感注入文章其中,还特邀学术领域的“把关人”把关内容质量。《博物》的线下活动则分为“博物旅行”“博物课堂”及线上公益讲座,组织受众接触自然,增强受众运用与掌握博物学知识的参与感与体验感。在传播形式方面,《博物》的传播形式主要有文本、图片以及新媒体形式。结合叙事学进行文本传播分析可知,《博物》杂志利用叙事性强的文字吸引读者阅读,将晦涩的科学知识转化为读者容易接受的表达;《博物》的图片传播特色则是大量运用兼具写实性和艺术性的图片,利用图片冲击力吸引读者眼球,同时也能辅助读者理解文字,提高科学传播效率;《博物》还积极拓展了新媒体传播形式,立足新媒体平台和网络社群,开设了多平台账号和官方社群,不断增强受众黏性与传播形式的多元化。在受众特色方面,本文利用问卷调查法和深度访谈法收集《博物》的受众数据,分析得到样本受众画像,并结合“使用与满足”理论分析受众在认知、态度、效果三个层面达到的传播效果。最后,本文结合《博物》的传播特色为其他科普刊物提出了四条建议:从明确传播理念、重构生产格局、顺应读者阅读习惯、采纳优秀作者资源、树立典藏意识五个方面提升内容品质;延伸科学实践活动;丰富传播形式;明确受众定位,形成独特风格。希望能够为其他科普刊物提供办刊思路与经验的启发。
其他文献
红色文化是对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在革命年代中精神与实践的提炼和浓缩,并且在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践中得到丰富和继承,有着丰硕的内在机理与表达外延。红色文化作为文化的一个分支,是一种重要资源,涵盖了:英雄人物、英雄事迹、英雄们曾用过的物品与“战斗”过的地方、英雄身上的精神品格。作为红色文化资源大省的河北,有着丰富的红色文化内容,具有三大优势即:点多面广,主题突出;新老结合,研传有序;红绿相间,便于拓展。由
在互联网时代,图书馆的服务逐渐智能化、多元化。在传统图书馆中,一切服务以资源为中心,然而这种服务在现阶段已经不能满足图书馆用户的需求。因为在大量的信息内容中人们想要快速且准确获取所需信息是极其困难的,因此,如今的图书馆服务必须逐渐向以用户需求为中心转变。图书馆应该做到从用户踏进图书馆大门的那一刻起,就能够准确识别到每个用户的身份、专业、年级、浏览记录、位置等情景信息,基于用户的情景主动为用户提供精
得益于我国“交通强国”战略不断推进,国家对于收费公路政策支持使我国的高速公路建设以高歌猛进之势飞速向前发展,一举改变了我国交通落后的局面,为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在新时期,随着国家《加快推进高速公路电子不停车快捷收费应用服务实施方案》出台提出:加快ETC发展进程、取消省界收费站。我国高速公路未来会向着自动化、无人化不断发展,收费站将来只保留少数人工收费车道,需要的收费人员数量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家庭建设的重要性,提倡把爱家和爱国统一起来,将个人的发展融入到祖国和民族的发展中来。家国情怀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公民意识提高、建设幸福美满家庭、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等诸多方面都有强烈的时代意义。2014年10月,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为广大文艺工作者指明了方向,使包括纪录片在内的广大文艺事业蓬勃发展。富有强烈时代气息的中国人实现中国梦的努力奋斗历程
随着世界教师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各国对于教师教育的研究也不断深入。新任教师入职培训作为教师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的关键纽带,对于教师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世界范围内,许多国家对新任教师入职培训已经建立了较完善的支持体系,并进行了大量有价值的实践探索。这对于提升新任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使他们适应工作岗位的需求,促进他们的专业发展起着积极作用。但是,从目前我国来看,新任教师入职培训还没有得到普遍的
在社会快速发展的大环境中,由于生活模式的改变和各种压力的来袭,导致出现了许多隐性心理问题,对人们的生活状态与行为方式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本文将人们生活中自身的无意识行为、逃避社会重压行为、机械化的生活状态等社会现象作为切入点,以情感化设计作为理论支撑引导设计主线,概括隐性心理的特征,将隐性心理作为设计主题进行视觉化设计。其目的是为了打破抽象思维对人的束缚,将无法表达的概念通过视觉化的描绘,使作品与大
随着互联网和社会的发展,网络用户互动的分众趋势越发明显,有共同兴趣的用户共同组成与外部有明显界限的网络圈群,这种圈群模式符合网络用户的需求。在圈群模式下,无论是地理位置型圈群,还是共同兴趣型圈群,都已经成为网络世界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不过,由于圈群的规模扩大,有些圈群与外部环境的界限发生了模糊,甚至已经对互联网环境产生了影响。对于网络圈群的产生原因、特点、影响等方面也都并引起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其中
学习动机和学习策略是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不容忽视的两个因素,强烈的学习动机促进学生的第二语言学习,学习策略的使用对学生的学习效果也有很大的影响。本文以柬埔寨中学生为研究对象,借鉴O’Malley&Chamot对学习策略的分类和孟伟(2007)的学习动机调查问卷等理论成果,对78名端华学校中学生的基本学习情况、汉语学习动机、汉语学习策略这三个方面进行了线上问卷调查,运用SPSS19.0软件分析了年级、
5G时代已经降临,区块链、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高新技术的出现给互联网行业带来翻天覆地的改变,新场景、新应用不断涌现。信息技术正悄然地改变人们生活的状态以及社会的发展形态,其高效、快捷的特性契合了现代民事诉讼制度对于诉讼效率的追求。因此,我国民事诉讼法应当顺应这一发展趋势并作出积极的回应。民事电子诉讼是由法官、当事人以及其他诉讼参与人使用信息技术进行交互所形成的规则、原则的总称。它的出现影响了当事人之
国家建设的逐渐完善与经济的腾飞发展,使得人民对于物质环境的要求不断提升,大都市的全方位多角度建设已经日趋完整,早期城镇化给乡村带来干净整洁的环境、规划合理的街道、宽敞高大的房屋,同时,由于各项乡村规划政策对西方建设的盲目追赶,带来了乡村规划与城镇建设的趋同,使得乡村出现环境风貌缺失、传统文脉保护与利用不足、功能落后、景观活动空间较少等问题。在乡村中公共活动空间数量少且面积狭小,大多数村民多聚集在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