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复合材料的合成与电化学生物传感器

来源 :重庆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vjjv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首次合成了一种金胶-纳米管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由于具有独特的多吸附位点和良好的导电性,该复合材料可作为一种新型的电子传递促进剂用于血红蛋白的直接电化学研究。2.探讨了金胶和纳米管羟基磷灰石不同的混合比例对形成复合材料电子传递速率的影响,并用电子扫描显微镜观察了该复合材料的表面形貌。3.分别考察了不同的扫描速率和不同pH值的缓冲溶液对血红蛋白/金胶-纳米管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修饰电极的峰电位及峰电流的影响。4.研究血红蛋白/金胶-纳米管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修饰电极的电化学行为以及探讨了对过氧化氢的电催化能力。方法:1.超声处理氢氧化钙悬浊液,并逐渐加入磷酸,保持环境温度在60℃,溶液pH 7.0条件下进行。产物陈化、洗绦、过滤、离心后,在真空100℃条件下干燥即得纳米管Hap粉末。柠檬酸钠和HAuCl4溶液的混合物恒沸15 min后即得到酒红色的胶体金溶液。最后将Hap粉末溶入金胶溶液混合,恒频率超声,得到了金胶-纳米管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2.分别将Hb,GNPs-Hap,Hb-GNPs-Hap溶液放入微量比色皿中,用UV-Vsi-3600-Nir分光光度计,得到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图。分别用Hb/GNPs-Hap、Hb/Hap、Hb/GNPs、GNPs-Hap修饰玻碳电极,在pH 7.0,0.1mol/L的PBS中得到了不同修饰电极的循环伏安图。3.将修饰电极放在不同pH值的PBS缓冲溶液中进行扫循环伏安,从电流值的响应中寻找最佳pH值。在最佳pH值的条件下研究不同扫速对电流的关系。4.配制一系列不同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在-372 mV工作电位下,探讨了Hb/GNPs-Hap/GCE在pH 7.0,0.1mol/L的PBS中对H2O2的电催化能力。结果:1.考虑到复合膜的固定性和对电子传递速率的影响,最终选择金胶和羟基磷灰石两者最优混合比例为1:1。运用电子扫描显微镜(SEM)对GNPs-Hap复合膜进行表征,可以看到金胶能够很好的被吸附在呈现不同长度的管状结构的纳米管羟基磷灰石表面,并形成均匀、多孔的表面形貌,有利于血红蛋白的镶嵌。2.从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中可以看到,溶解在Hap和GNPs-Hap溶液中的血红蛋白在405.78 nm处有明显的吸收带,说明了Hap和GNPs-Hap所提供的微环境能够使Hb保持良好的生物活性和趋向性。从Hb/GNPs-Hap、Hb/Hap、Hb/GNPs、GNPs-Hap修饰玻碳电极得到的循环伏安图中可以看到:Hap和GNPs之间并不是简单的加和作用,而是正协同效应。3.随着缓冲溶液pH值的变化,血红蛋白的循环伏安峰电流和峰电位也呈现可逆的变化,其氧化还原峰的式量电位与pH成线性关系,斜率为–51mV pH-1,说明该电极反应是一质子一电子参与的过程。当循环伏安扫速在10~1000 mV/s范围内时,扫描速率与阴极和阳极峰电流均成正比例关系,说明电极过程是一个表面控制过程。4.在最佳实验条件下,血红蛋白/金胶-纳米管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修饰电极,检测过氧化氢浓度的线性范围为0.5~25μM,最低检出限为0.2μM,并且制成的过氧化氢传感器具有良好的重复性和稳定性。结论:1.Hap具有优良的生物相容性和独特的吸附位点可与金胶纳米粒子按照某种特定的比例混合,合成新型的复合纳米材料,此材料具有多孔、均匀的表面形貌,能为血红蛋白提供一个特殊的、具有生物兼容性的微环境,使血红蛋白保持良好的天然构象,有利于研究血红蛋白的电子传递过程。2.血红蛋白/金胶-纳米管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修饰电极,对过氧化氢的还原有着良好、快速的催化作用,制成的过氧化氢传感器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重复性。
其他文献
研究背景国内外关于脑卒中患者社会支持、自我效能和生活质量的研究很多,两两间的相关研究也屡见不鲜。研究结果显示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恢复期脑卒中患者
人工智能在包括眼科在内的许多临床学科中已经从实验阶段快速发展到实施阶段.以数据驱动的深度学习技术为基于眼科影像数据的自动化诊断技术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机会,显著提高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