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为世界上最大的稻米生产国和消费国,随着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农业生产推行机械化生产是大势所趋。机械化移栽会对秧苗造成机械损伤;伴随着移栽时期天气不利等因素,以及综合种养模式的推广,会出现移栽时秧龄过长,秧苗素质低等情况,进而影响机插质量,影响秧苗栽后生长,延长返青活棵时间,导致产量降低。所以提高秧苗素质,减轻机械移栽的机械损伤,缩短缓苗期,促进低位分蘖,具有很大的意义。本研究通过总结前人的相关研究对六种外源调节物进行组配:烯效唑(S3307)、褪黑素(MT)、N-乙酰-L-半胱氨酸(NAC)、己酸二乙氨基乙醇酯(DA-6)、水杨酸(SA)、6-苄氨基嘌呤(6-BA)。组合的外源调节物通过浸种和喷施两种方式对长秧龄秧苗进行处理,以明确其调控机理,选出较好的外源调节物组合。主要的研究结果如下:1、外源调节剂组合筛选浸种对秧苗素质的影响极差分析的R表示某个条件的影响能力大小。对于20d秧龄的秧苗,SA是叶龄影响最大的因子,其中2.07mg/L的浓度最佳;S3307是影响株高最大的因子,R值达到6.06,但所有浓度的S3307均能满足机插要求;6-BA是影响茎基宽最大的因子,其中1mg/L的浓度最佳;6-BA是影响最长根长最大的因子,但6-BA表现为高浓度抑制根系的生长。对于28d秧龄的秧苗,S3307是株高影响最大的因子,R值能达到7.50,除CK外,经S3307处理的秧苗均能满足机插;SA是茎基宽影响最大的因子,其中20.7mg/L的浓度最佳;S3307是根长影响最大的因子,S3307能抑制根系的生长;SA是根冠比影响最大的因子,其中2.07mg/L的浓度效果最佳。对于40d秧龄的秧苗,S3307是株高影响最大的因子,R值能达到7.75,其中100mg/L的浓度下的株高能满足机插要求;DA-6是茎基宽影响最大的因子,10mg/L的浓度效果最佳;DA-6同时也是根长影响最大的因子,其中10mg/L的浓度最佳;S3307是根冠比影响最大的因子,其中50mg/L的浓度效果最佳。对于秧苗的机插缺穴率,影响因子的大小关系为:6-BA>DA-6>NAC>S3307>SA,其中,DA-6会增加机插缺穴率,得出的组合筛选浓度为0.1mg/L 的 6-BA、50mg/L 的 S3307、3.26 mg/L 的 NAC、207 mg/L 的 SA。对于秧苗移栽5d分蘖发生率的影响,影响因子的大小关系为:SA>NAC>S3307>DA-6>6-BA,其中S3307会抑制栽后5d的分蘖。得出的组合筛选浓度为 20.7mg/L 的 SA、326mg/L 的 NAC、10 mg/L 的 DA-6、1 mg/L 的 6-BA。2、优化组合浸种调节剂对秧苗的影响浸种剂会不同程度降低种子的成苗率,其中100mg/L S3307+20mg/L DA-6+32.6mg/LNAC+2.07mg/L SA成苗率最低,为CK的74.19%。秧苗4叶龄后移栽,浸种剂会不同程度促进新根生长,100mg/L S3307+20mg/L DA-6+32.6mg/L NAC+2.07mg/L SA效果最佳,其中在6叶龄进行移栽发根最好,显著高于其他浸种剂。添加S3307的浸种剂会降低株高,使之满足机插要求,优化组合的浸种剂会促进根冠比,茎基宽的生长,其中100mg/L S3307+20mg/LDA-6+32.6mg/L NAC+2.07mg/L SA组合的效果最佳。不同组合的浸种剂会不同程度提高秧苗光合产物和光合系统的能力。对于3、4叶龄的秧苗,浸种剂会提高秧苗的叶绿素的含量,其中20mg/LDA-6+326mg/L NAC+20.7mg/LSA效果最佳,在秧苗为4叶龄时,较CK提高59.64%,移栽后,也会较快恢复。5、6叶龄的秧苗,浸种剂处理的秧苗的叶绿素比CK低。浸种剂对秧苗类胡萝卜素的影响趋势和叶绿素相同。优化组合浸种剂处理的秧苗在移栽后会不同程度降低MDA和H2O2的含量,会不同程度提高GR、CAT、SOD等抗氧化酶活性的含量。3、S3307和MT喷施对长秧龄秧苗的影响S3307 × MT会显著提高产量。主要通过显著提高有效穗数和每穗粒数,其中70mg/L S3307+50mg/L MT处理的产量最高,为11.7t/ha。MT、S3307 × MT会显著促进秧苗的形态生长。在栽后7d,10mg/LMT的地上部的干重较CK提高16.83%,70mg/L S3307+50mg/L MT处理的地下部比CK提高61.9%。通过对栽后5d根系形态的观察,S3307 × MT处理的根长、根表面积、根尖数等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其中70mg/LS3307+50mg/LMT的效果最佳,根长、根表面积、根尖数比CK分别提高50.11%、1.67、1.22。S3307 × MT会显著提高光合色素和光合产物。在叶片光合色素上,移栽0-3d,S3307、MT会高于CK,移栽后3-7d反而低于CK,S3307 × MT在移栽0-7d高于CK。对于秧苗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70mg/L S3307+50mg/L MT处理最好。在可溶性糖,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S3307、MT、S3307 × MT均会高于CK,其中70mg/L S3307处理的效果最好,移栽后0、3、5、7d植株的可溶性糖含量分别为 38.5mg/L、45.6 mg/L、43.7 mg/L、36.8 mg/L。与对照相比,S3307 × MT处理显著降低MDA和H2O2的含量,其中70mg/L S3307+20mg/L MT降低最显著,在移栽第5d,MDA和H2O2比CK分别降低30.56%、34.78%。MT和S3307 × MT会提高抗氧化酶系统酶活性,在SOD上,70mg/L S3307+20mg/LMT 的效果最好;在 POD 活性上,70mg/LS3307+50mg/L MT的效果最好,在GR上,70mg/LS3307+50mg/LMT的效果最好;在APX活性上,50mg/LMT的效果最好。综上所述,通过正交设计试验筛选了 5种适宜同秧龄的外源调节剂组合。通过观察观察长秧龄秧苗素质,移栽后过氧化物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确定100mg/L S3307+20mg/L DA-6+32.6mg/L NAC+2.07mg/L SA 是最适宜的浸种剂,70mg/L S3307和50mg/L MT是最适宜的叶面喷施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