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消费理论视阈下老年群体网络消费研究

来源 :大连海事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lostcity_onli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口老龄化是世界性的问题,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深远持久的影响。随着人口老龄化步伐的加快,我国也已经成为世界上老龄化程度较高的国家之一,预计到2055年,我国老龄化将达到峰值,老年人口会达到4亿人(数据来源:《中国老龄产业发展报告(2016)》)。同时我国严重的人口老龄化带来的诸多社会问题,也成为全社会不得不关注的话题。而在当今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和普及,使它已经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日常工具,不断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虽然近年来,网络消费市场的主体大多向年轻群体倾斜,但随着老龄化严重趋势的到来,未来的几年,老年群体中有钱、有闲者的比例会提高,具有人机融合能力和接受网络消费的老年群体数量也会大幅度提高,其在网络消费市场中的地位和份额将会不断提升,网络消费市场的结构也将发生较大地改变。因此为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挑战,构建和谐积极的银发社会,这就需要发挥互联网在推动积极老龄化社会建设过程中的作用。让老年人搭上"互联网+"的快车,深度发掘老年消费群体拉动内需的巨大潜力。马克思的消费理论作为马克思经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传统政治经济学者的批判,多角度、多方面地阐述了消费的一般理论及内涵,运用唯物辩证法高度概括了消费与生产、分配、交换的辩证关系、消费的本质及最终目的,形成了一套系统鲜明的消费理论。因此本文以马克思的消费理论作为开发我国老年网络消费市场的重要理论依据,通过调查研究深入剖析我国老年群体网络消费的基本情况,发现老年群体在网络消费过程中存在互联网技能不足、老龄网络市场发展滞后、电子商务服务质量和企业营销策略等方面存在问题,并在分析原因的基础上发掘促进老年群体网络消费的对策。通过老年群体自身、政府、网络平台、企业以及社区的参与及努力,拓宽我国老年人的网络消费市场,既实现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巨大作用、调整产业结构实现国民经济转型的目标,又能够改善老年人的消费结构、提高老年群体的生活水平,从而为老年群体营造更加舒适、便捷、丰富的晚年生活。
其他文献
纵观新中国精神文明建设历程,思想道德建设一直作为中心环节和首要任务,在党十八大报告中“道德”一词多次出现,并明确指出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这充分彰显了
高校研究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高层次人才,研究生党建工作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关键环节,随着近些年高校的扩招,研究生的规模越来越大,而高校研究生党建工作相对滞
摘要:随着印染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印染产品走进了人们的生活,并且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印染产品不仅带给人们良好的审美体验,也传递着人们对美的理解,在满足物质需求的同时也满足了人们追求美的精神向往。印染技术的应用尤其是将在针织服装设计中大放异彩,它不仅能转变服装设计风格,改善服装的视觉效果,而且能够满足人们的个性化需求,针对不同的个体设计不同的风格。文章主要论述了现代印染艺术在针织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网络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网络流行语以其诙谐幽默、时尚新颖的特点,深受大学生的喜爱。据第3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