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药在我国有几千年的历史,为中华民族防病治病方面做出过巨大贡献,中药复方制剂就是在中医辨证指导下,按照“君臣佐使”的原则将多种中药以一定比例与剂量配比而成的,目前广泛用于临床,得到临床医生的认同。近年来,对中药复方制剂化学物质基础、作用机理和药理学的研究越来越深入,但是由于中药复方制剂具有“多环节-多组分-多靶点”的特点,仅对某一化学物质进行定量和定性的分析,用于评价中药复方制剂的质量存在片面性,并不能全面反映中药复方制剂的整体质量。代谢组学是一门新兴学科,是对生物体内小分子代谢物(分子相对质量小于1000)进行定量分析,并研究代谢物与生理病理变化之间关系的研究方式,是系统生物学的组成部分。养心氏片临床用于气虚血瘀型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塞及合并高血脂、高血糖等症见有上述证候者。养心氏片由人参、黄芪、丹参、党参、当归、山楂、延胡索、葛根、淫羊藿、地黄、灵芝、黄连和甘草13味药材组成,具有扶正固本,益气活血,行脉止痛之效。其中人参、黄芪、党参等具有补气健脾养肺之效;丹参、当归、山楂、延胡索等活血祛瘀,通行血脉之效;葛根、地黄等滋阴生津,增肾脏之气;淫羊藿具有补肾益气温阳;灵芝补气安神;佐以黄连、甘草清热燥湿。养心氏片以补气益心,化生气血,达到养心之功用。丹溪先生提出“气血冲和,万病不生,一有怫郁,诸病生焉,故人身诸病,多生于郁。”化生气血不仅能有效调整心脏及机体功能,保证心肌的营养供应,达到改善心脏功能的目的;同时也能疏肝解郁改善抑郁等心理疾病。目前养心氏片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治疗心绞痛、冠心病、心肌梗死等心脏疾病疗效观察研究,关于养心氏片抗抑郁研究未见相关报道。
本研究为验证养心氏片“双心理论”,即心脏和心理,运用药效学、代谢组学、蛋白质组学等,从多角度、多层次系统阐述养心氏片抗慢性不可预知应激抑郁的机理。首先,构建慢性不可预知应激抑郁大鼠模型,进行行为学评价及ELISA法测定血清中5-HT、CORT及ACTH水平,来评价所构建的大鼠模型。结果发现CUMS大鼠从造模开始一周后,体重就与对照组出现显著差异,且无论从各行为学实验的糖水偏好、不动时间、活动次数,还是ELISA法测定的结果,CUMS大鼠与对照组大鼠存在显著差异,说明本实验动物模型是可靠的。进一步,通过UHPLC-Q-TOF-MS对于CUMS抑郁大鼠的海马组织进行代谢轮廓分析,共鉴别出27种差异代谢物,研究证明了养心氏片对于改善CUMS抑郁大鼠的抑郁症状有一定疗效,主要是通过影响神经递质的合成、氨基酸代谢、嘌呤代谢、嘧啶代谢等代谢通路发挥抗抑郁作用。最后,通过iTRAQ技术,对CUMS大鼠的海马组织进行蛋白表达分析,共鉴别出654个蛋白质,其中有42个差异蛋白。与对照组相比,有27个蛋白上调,有15个蛋白下调。
本研究通过代谢组学及蛋白质组学研究养心氏片的抗慢性不可预知轻度应激性抑郁作用,发现养心氏片抗慢性不可预知应激性抑郁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进一步阐明药物作用靶点提供一定的基础。
本研究为验证养心氏片“双心理论”,即心脏和心理,运用药效学、代谢组学、蛋白质组学等,从多角度、多层次系统阐述养心氏片抗慢性不可预知应激抑郁的机理。首先,构建慢性不可预知应激抑郁大鼠模型,进行行为学评价及ELISA法测定血清中5-HT、CORT及ACTH水平,来评价所构建的大鼠模型。结果发现CUMS大鼠从造模开始一周后,体重就与对照组出现显著差异,且无论从各行为学实验的糖水偏好、不动时间、活动次数,还是ELISA法测定的结果,CUMS大鼠与对照组大鼠存在显著差异,说明本实验动物模型是可靠的。进一步,通过UHPLC-Q-TOF-MS对于CUMS抑郁大鼠的海马组织进行代谢轮廓分析,共鉴别出27种差异代谢物,研究证明了养心氏片对于改善CUMS抑郁大鼠的抑郁症状有一定疗效,主要是通过影响神经递质的合成、氨基酸代谢、嘌呤代谢、嘧啶代谢等代谢通路发挥抗抑郁作用。最后,通过iTRAQ技术,对CUMS大鼠的海马组织进行蛋白表达分析,共鉴别出654个蛋白质,其中有42个差异蛋白。与对照组相比,有27个蛋白上调,有15个蛋白下调。
本研究通过代谢组学及蛋白质组学研究养心氏片的抗慢性不可预知轻度应激性抑郁作用,发现养心氏片抗慢性不可预知应激性抑郁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进一步阐明药物作用靶点提供一定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