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iTRAQ技术的奥氮平诱导胰岛素抵抗的标志物筛选和机制研究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el19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非典型抗精神分裂症药物奥氮平在临床上广泛运用,近年来越来越多研究发现奥氮平引起以肥胖和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 IR)为主的代谢综合症,显著增加2型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患病的风险,降低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和生活质量。本研究拟建立奥氮平诱导的IR大鼠模型,通过iTRAQ技术筛选奥氮平诱导IR的生物标志物,并进一步探究奥氮平诱导IR的机制。
  方法
  (1)40只雌性SD大鼠按体重随机分成两组:奥氮平(OLZ)组和空白(BL)组,每组20只,连续8周分别灌胃奥氮平溶液(1.5mg/kg)和空白溶剂。每周固定时间称量大鼠体重,第2、5、7、8周固定时间断尾取血测定大鼠的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第八周建模结束后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2)分别取不同组大鼠白色脂肪组织样本通过iTRAQ技术进行蛋白组学探究,对差异表达蛋白进行生物学功能注释,GO富集分析、KEGG分析和相互作用分析,Western Blot法验证MYH1、MYL2、Cp、FABP4、apoA-Ⅳ和14-3-3ζ/δ六种差异蛋白的表达。
  (3)用FABP4抑制剂BMS309403和apoA-Ⅳ重组质粒分别转染3T3-L1脂肪细胞,GOD-POD法检测奥氮平,BMS309403和apoA-Ⅳ过表达质粒分别干预对细胞胰岛素刺激的葡萄糖吸收的影响,Western Blot法测定各组细胞中总GLUT4、细胞膜GLUT4、p-IRS-1和p-Akt蛋白的表达水平。
  结果
  (1)大鼠体重、空腹胰岛素水平和胰岛素抵抗指数均表现为:OLZ组>BL组(P<0.05),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结果显示OLZ组大鼠的葡萄糖耐量严重受损,表明本研究成功建立奥氮平诱导的IR大鼠模型。
  (2)蛋白组学鉴定到了270个差异表达蛋白质,GO富集分析发现这些蛋白主要分布于细胞区室,细胞器和含蛋白质的复合物;分子功能分析结果显示位于前三位的功能分别是蛋白质结合,催化活性和分子功能调节剂;生物过程分析结果显示位于前三位的分别是细胞过程,生物调节和代谢过程。KEGG分析结果显示位于前三位的通路途径分别是补体和凝血级联(p<0.01),脂肪消化和吸收(p≤0.01)以及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p≤0.01)。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图显示270个差异蛋白之间相互作用,联系密切。Western Blot的验证结果显示奥氮平组中MYH1、MYL2、FABP4和Ywhaz的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Cp和apoA-Ⅳ的表达显著下降,与蛋白组学结果一致。
  (3)5μM奥氮平干预3T3-L1脂肪细胞48h显著抑制胰岛素刺激的葡萄糖吸收,升高FABP4的表达,降低apoA-Ⅳ的表达,诱导IRS-1丝氨酸磷酸化,抑制Akt磷酸化和GLUT4的膜易位;BMS309403可减轻奥氮平对葡萄糖吸收的抑制作用,显著降低IRS-1丝氨酸磷酸化,促进Akt磷酸化和GLUT4膜易位;apoA-Ⅳ过表达质粒可缓解奥氮平对葡萄糖吸收的抑制作用,显著降低IRS-1丝氨酸磷酸化,促进Akt磷酸化和GLUT4膜易位。
  结论
  本研究首次运用iTRAQ技术筛选奥氮平诱导IR的差异表达低丰度蛋白,为寻找奥氮平诱导IR的生物标志物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MYH1、MYL2、Cp、FABP4、apoA-Ⅳ和14-3-3ζ/δ六种蛋白是通过多种方式筛选出的关键蛋白质,可以作为生物标志物的候选。其中,FABP4和apoA-Ⅳ可能是关键的潜在生物标志物,细胞实验提示FABP4和apoA-Ⅳ均通过IRS-1/AKT通路作用于奥氮平诱导的IR。
其他文献
目的:  为探寻一种更好的促进乳腺癌术后创面愈合的办法,通过临床对比研究,观察清湿化瘀方对乳腺癌术后创面多种并发症及创面愈合情况的效果,并对其疗效作出分析。  方法:  选取67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以随机分为治疗组34人,对照组33人。行单侧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对照组术后予以常规基础治疗及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之上,于术后第1-12天连续口服中药汤剂清湿化瘀方加减,进行为期12天的临床
学位
目的:通过改良包扎固定方式,减轻或消除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后水肿,探索一种更加规范、简便易操作且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的包扎固定方式。  方法:本研究采用随机分组对照的方式,将符合标准的72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术后分别给予改良包扎固定方式、普通包扎固定方式,其他治疗均相同。对两组患者术后首次排便后与术后第7天的肛缘水肿、疼痛情况进行观察及评分,并对术后首次排尿情况、首次排便后的出血情
学位
目的:  研究乳腺良性肿块患者中医体质与中医证型分布规律,中医体质与中医证型、超声下肿块表现的关系,及影响体质的相关因素,为乳腺良性肿块的诊治及易发生乳腺良性肿块体质的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本课题研究的乳腺良性肿块主要包括乳腺增生性病变、乳腺纤维腺瘤)。  方法:  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乳腺良性肿块患者,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采集患者基本信息、中医体质、中医证型、超声下的肿块表现、性格特征、饮食喜好、工
目的:通过理论研究,探讨基于“脾主运化”的运脾消积法影响宿主肠道菌群及代谢治疗小儿厌食症(CA)的理论基础;通过实验研究,探讨以运脾消积立法的小儿开胃增食合剂对厌食症幼龄大鼠肠道微生态与宿主尿液代谢物的干预机制。  方法:(1)理论研究方法:通过考据“脾主运化”理论的内涵、源流,结合现代研究分析脾主运化的主要生理特征及脾失健运的重要生物学基础,探究“脾主运化”理论与肠道微生态的相关性。基于“脾失健
目的:应用烙法治疗痰凝血瘀型慢喉痹患者,通过随机对照研究,明确烙法治疗痰凝血瘀型慢喉痹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痰凝血瘀型慢喉痹患者提供一种简便、安全、有效的临床中医内病外治的方法。  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19年3月于潍坊市中医院耳鼻喉科门诊就诊的120例痰凝血瘀型慢喉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烙法治疗,每周1次。对照组采用金嗓利咽丸治疗,每天2次,每次60丸。两组治疗时间均
学位
目的:  采用随机、单盲、对照法,观察头穴透刺疗法治疗急性脑梗死迟缓型偏瘫的临床疗效,为头穴透刺疗法治疗急性脑梗死后迟缓型偏瘫提供一定的临床依据。  方法:  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急性脑梗死迟缓型偏瘫患者110例,采用分层随机分组法分为2层,在每层内再按就诊顺序进行随机分组,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仅给予西药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头穴透刺疗法进行治疗。选取顶颞前斜线,使用0.
目的:  观察俞募配穴埋线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脾气亏虚型)的临床疗效,探讨该疗法对患者的临床症状及生活质量改善方面的价值,为临床治疗该病提供一种治疗频次少、易于被接受且更加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方法:  采用临床研究设计,根据纳入标准,将86例脾气亏虚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按就诊顺序编号,根据随机数字表中生成的随机数将其随机分为埋线组和针刺组,每组43名患者,治疗前两组均进行安全宣教。穴位
目的:通过对明清医家文献中有关水肿病的内容进行整理和分析,提炼、比较其学术理论,并对其中涉及的方药进行统计分析,挖掘明清医家治疗水肿病的辨治方药规律。  方法:以胡国臣主编的《明清名医全书大成》(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9年8月)中收录的30位医家文献为研究对象,查阅书名和目录;结合《中华医典》,将“水肿”、“水气”、“水病”、“肿”作为检索词,逐条阅读、摘录、补充;再与原书进行校对,确保准确。排
学位
目的:  观察和比较“疏肝调神”针刺法和“疏肝调神”配穴埋线法治疗肝郁气滞型失眠的临床疗效和差异,初步总结和形成“疏肝调神”配穴埋线法治疗失眠的临床规范技术,为“疏肝调神”配穴埋线法治疗失眠的临床应用和推广提供依据。  方法:  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8例(均为甘肃中医药大学皇甫谧针灸医院针灸中心门诊收集)肝郁气滞型失眠患者依据临床实际分为“疏肝调神”针刺组和“疏肝调神”配穴埋线组,采用组间对照及自身
学位
一、二氮嗪预处理对SAP大鼠心肌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目的:  SAP胰外器官损伤中,心功能障碍较为常见,研究表明线粒体是心肌细胞内完成心肌保护的重要细胞器,MitoKATP通道在抗凋亡等心肌保护中起着重要作用。本实验采用MitoKATP通道特异性开放剂二氮嗪预处理模拟心肌缺血预处理防止心肌的缺血损伤,在大鼠SAP心肌损伤模型上检测大鼠血清CK-MB、LDH、心肌细胞Na+-K+-ATPase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