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当前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新型教学范式不断涌现出来,抛锚式教学因其独特的理论与实践价值已经受到许多课程研究者及教育专家的关注与青睐,同时许多教师也在中小学课堂教学过程中不断运用与探索抛锚式教学。近些年来,在理论与实践方面,抛锚式教学均取得一定的发展,但毋庸置疑的是,其实践过程中依然存在不少问题,以至于影响其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何谓抛锚式教学?它的实施过程中究竟存在什么样的问题?是哪些因素导致了抛锚式教学产生相关问题?又应该采取哪些对策以更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本论文从教学论、技术学等相关学科视角出发,并以建构主义理论、情境认知理论及抛锚主义理论为理论基础,就抛锚式教学问题展开了较为深入与系统的探讨。论文共分为六章,首先主要论述了当前抛锚式教学的时代背景,并重点分析了抛锚式教学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在此基础上,还分析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者的已有研究成果。为了更加明晰抛锚式教学的相关内容,从界定概念出发,即认为抛锚式教学是一种受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影响,并以技术学为基础,倡导教师为学生创设真实性的学习情境,使教学建立在真实事件或问题基础上,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共同合作探讨,从而不仅收获良好的教学效益,更是提高学生自主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策略体系。此外,本文进一步厘清了抛锚式教学与“情境—问题解决教学”、“支架式教学”、“随机进入教学”三者之间的关系,从而为接下来的探讨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其次,论文分别从教学系统中学生、教师及学校文化的角度出发,详细定位了抛锚式教学的价值与功能,即不但能优化学生的自身发展:提升他们的思维水平与综合能力,完善他们的人格品质;还能有助于教师的全面成长:使他们能更好地实现自我知识与综合能力的更新,催化师生关系更加和谐友爱;并能有助于学校文化建构的良性循环,为学校营造自主与合作的氛围,也有助于师生学习共同体的构建与研究型课堂文化的塑造。再者,通过运用多种调查研究方法,笔者对当前多个省份的某些中小学抛锚式教学现状进行抽样调查,并在此过程中归纳总结出四大问题,即“‘先天’不足”、“知行‘割裂’”、“‘举棋不定’”、“操作‘失控’”,笔者结合调查研究的实际结果及有关教育理论基础知识,深度审视与分析此现状的相关因子,包括部分教师对抛锚式教学本质内涵的曲解,在实施准备时存在盲区,以及被恼人的教学定势所困扰、苍白的教学实施及保障系统的缺位。最后,在上述现状及其原因分析的基础之上,论文对如何更有效地推进与深化抛锚式教学进行审视与思考,并提出了“正确解读抛锚式教学的本质内涵,逐步提升教师专业素养,精选适宜的教学基点,构建动态的抛锚式教学场域,优化教学评价机制,确保良好的抛锚式教学实施环境”的六大对策,目的在于帮助教师更清楚地认识抛锚式教学,从而实现抛锚式教学的价值最大化,最终推动整个新课程改革系统朝着更加有序、顺利的方向发展。本论文对抛锚式教学这一问题进行探讨,并系统探讨其实施现状及其产生的原因,最终提出了相应的对策,该研究不仅是希望能为广大中小学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的提高提供些许方法论的建议,更期待能为当前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与理论探索尽一点绵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