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HPS系科学史、科学哲学和科学社会学的简称。20世纪60年代以来,以库恩为代表的历史主义科学哲学开始兴起,科学史与科学哲学开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后来科学社会学家的加入,形成了HPS科学教育思想。近年来,为了促进学生对科学本质的理解,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本质观,培养他们的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国际科学教育界大力提倡把HPS纳入到中小学科学教育中。理解科学的本质已经成为了科学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亦是一个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核心成分。据调查发现,我国中小学科学教师在对科学本质的理解方面存在很多问题。教师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不到位必然会影响学生科学本质观的确立,影响到学生科学精神、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探索HPS融入科学教育对于科学课程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在梳理科学本质与HPS的相关理论的基础上,运用文本分析的方法对我国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以及小学科学教材中所涉及的HPS与科学本质内容进行了归纳与分析;以国外的‘’NOSS科学本质观量表”为蓝本对四川省十个市县的小学科学教师的科学本质观进行了抽样问卷调查;为了进一步了解小学科学教师在科学课堂中进行科学本质教学的现状,研究者进入个别科学教师的课堂进行观察和记录,并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了录音。通过研究得出的主要结论有:1.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的HPS与科学本质内容偏少,且比较零散和模糊;2.小学科学教材中所呈现的科学史等有关HPS的材料也比较少,且呈现方式较为单一;3.小学科学教师对“科学世界观”、“科学探究”、“科学事业”三个向度的科学本质的理解程度都较低,表现为缺乏对科学知识的产生与发展、科学是基于证据的解释、科学与社会文化的关系等多方面的理解;4.小学教师在科学课堂教学中比较缺乏对学生进行科学本质教学,具体体现为忽略学生对科学知识的主观理解、对科学证据的追问、对科学与社会文化背景关系的理解等多个方面。根据上述问题,文章基于HPS的视角,提出从“教师培养”、“课程设计”和“教学策略”三个方面来改善我国科学教育中对理解科学本质方面的种种缺失,主要涉及:小学科学教师专业发展标准和方案的建立;基于HPS的小学科学教师培养、培训的内容和形式;增加小学课标和教材中有关HPS和科学本质教学的目标、内容、教学建议和教学案例;运用多样化的科学本质教学方式,并进行教学反思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