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晋汉语词汇研究

来源 :中山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znmt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两晋时期是中古汉语的中间阶段,中古汉语的各种语言特征在两晋汉语中都有较充分和集中的体现。本文以两晋汉语词汇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对其进行断代研究。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回顾了两晋汉语词汇研究的概况,交待了本文所运用的主要研究方法,对两晋时期的主要文献语料进行了简要的介绍,选定了本文的重点研究语料;讨论了两晋汉语词汇的构成及其研究价值;抉发出一批两晋汉语单音词的新词义,如“催”的“快速”义、“顿”的动量词义、“送”的“帮助咽下”义等,从认知语言学等角度对其产生动因和机制进行探讨,并对其词素化问题进行讨论;抉发出一大批两晋汉语中的复音新词,如“安施”、“屏猥”、“就到”、“挠搅”等,在从构词法角度对其进行分类描写的基础上,探讨其产生的动因和机制,并从沟通古今汉语的角度考察一些典型复音新词的历时演变;通过个案形式,既从共时角度考察了,“颈项”等四个语义场在两晋时期的使用情况,又从历时角度对语义场的历时演变轨迹进行勾勒,并探讨其发展演变的动因和机制,从而揭示两晋汉语词汇系统在整个汉语词汇发展史中所处的地位;最后,从词汇史的角度,利用两晋时期的特色词语,对《分别功德论》等几部疑伪译经的翻译年代进行考定,认为它们的翻译年代不早于两晋。
其他文献
《红豆》创刊于1933年底,正值香港新文学的拓荒期,这一时期的香港新文学刚刚产生,又处于“南来作家”南下大潮之前,在没有“南来作家”的巨大创作成就的阴影影响之下,香港本土新文
学位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在人类文化史上,丑文化与美文化一直此消彼长。中国文化视伦理性的善为最高目标,对丑的宽容与推崇由此而出,丑怪文化、丑角形象在华夏文化中有稳固的地位;受传统理性影响,西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