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红豆》中的左翼倾向

来源 :中山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sjfy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红豆》创刊于1933年底,正值香港新文学的拓荒期,这一时期的香港新文学刚刚产生,又处于“南来作家”南下大潮之前,在没有“南来作家”的巨大创作成就的阴影影响之下,香港本土新文学青年开始了自己创作探索的自由期。对于这一时期香港新文学发展情况的探索有利于理解香港文学本土创作和接受的基础。由于《红豆》存在时间较长、撰稿作家较多、刊载作品数量以及质量都很高,其发展成就可以代表当时香港新文学的发展成就,因此而成为香港新文学拓荒期最重要的文学刊物之一。本文以《红豆》为研究对象,首先梳理了刊物自身的创办情况和文学史地位,以及其所处的时代环境和所受到的主流文坛左翼思潮的影响。其次是考察《红豆》作家群对于左翼文学倾向的接受与实践情况。最重要的是通过对《红豆》所刊载的具有左翼倾向的文学作品所发生的变化,来考察当时香港作家对于主导内地主流文坛的左翼思潮的思考,以及这种思考中所表现出来的旁观视角。
其他文献
新时期以来三十多年间,关于“文化大革命”时期的记忆大量地留藏在中国当代文学作品中,成为中国当代作家创作重要的创作资源,小说创作也成为人们追忆“文革”时期的方式之一
学位
随着“张爱玲热”的兴起,许多导演开始尝试将张爱玲小说改编成电影,自1984年许鞍华拍摄《倾城之恋》开始,共有5部张爱玲小说被改编成了电影,分别是《倾城之恋》、《怨女》、《红
学位
学位
本篇论文主要从“第三空间”理论的角度,去考察剖析了考琳·麦卡洛作品中的“第三空间”因素。绪论部分主要介绍了考琳·麦卡洛的生平及创作情况,并对学术界内对她的作品的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