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完善,我国企业信息化发展迈上了新台阶,促使企业间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集团纷纷进入扩张期应对市场挑战,与此同时也引发了管理上的规模不经济问题。在银行业中表现为:组织人员结构冗余、工作效率低下、管理成本大、资源浪费严重、总行政策执行力弱等。为了发挥规模效应,实现进一步减少成本,提高整体经营效率和资源运用效率,一些商业银行率先建立了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希望利用这一新的管理模式解决以上问题从而最终达到提高企业价值和提升企业竞争能力的目的。但是从时间上看,我国商业银行实施财务共享服务起步晚、实践时间短;从水平上看,也与国际同行业相比还有一段差距;从服务对象范围看,也仅限于银行内部;整体上我国财务共享服务的应用水平并不高。同时由于财务共享服务实施过程中面临着来自战略、组织、人员、流程、系统、税务法律等方面的重大变革,其内容复杂、范围广、难度大,财务共享服务应用过程并非一帆风顺,究其原因,风险问题不容忽视。 本文以财务共享服务理论和风险管理理论为理论基础,采用案例研究的方法,基于商业银行实施财务共享服务的风险视角,沿着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应对的思路对风险问题进行分析与防控对策研究。论文的研究主要围绕以下方面展开:一以E商业银行实施财务共享服务的案例入手,介绍了E银行的基本情况以及财务管理模式的现状,分析其实施背景;二对E商业银行实施财务共享服务所面临的风险进行识别,依次是战略规划风险、组织管理变革风险、人员变革风险、流程变革风险、系统建设风险与税务法律风险;三是针对不同风险类别,分析了E商业银行财务共享服务风险防控对策,并提出了风险防控的进一步思路。通过以上研究,以期能够为其他商业银行实施财务共享服务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帮助其有效地规避风险,更好地实施财务共享服务,并推动我国商业银行进一步降低运营成本、提高经营效率和提升决策支持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