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代商人研究

来源 :湘潭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45166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周代的商人在最初以官商为主,而此时的官商却不同于一般意义上或后世所说的官商,他们有着自己的特殊性。至春秋时期,王室衰微,威权下移,从而使食官之商与宗法秩序和王朝政治渐次脱钩,官商开始利用官府提供的商业资本,为官府牟取利润,最终脱离官府,成为自由商人。私商的兴起和发展也有一个过程,西周时期私商处于初步发展的阶段,他们有自己的组织管理模式,聚族而居,职业世袭。春秋时期,商人作为一个独立的阶层兴起。战国时期,客观上私商分布的广泛性与主观上抑商的思想观念形成鲜明对比。周代商人的身份和地位更是经历了一番变化。西周时期的官商自然具有“官”的身份,而普通商人则以平民身份活动。终春秋、战国之世,其身份无甚大变化,而其地位颇值得深思。西周时期看不到有贱商的言论,商人的行为至少还没有遭到社会的非议。春秋时期商人受到重视,不仅社会舆论支持其发展,而且统治者也提供诸多便利条件。战国时期则出现了抑商的言论和行为,这与商人自身发展对社会的影响不无关系。商人对当时社会发展影响最大的莫过于经济方面。他们的活动促进了全国各地的物资交流,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促使了经济结构的转变,并为统治者提供了可观的税收。在政治方面,商人在客观上是大一统的支持者,并且加速了贵族等级制度的松动。在经商活动中,商人不断总结经验,形成了丰富的经商理论,社会也在他们营利精神的导向下形成了一种自由竞争的机制。
其他文献
古希腊罗马流传的诸多史诗中,《伊利亚特》是最具有历史研究价值的。又因为其成诗时代与所叙故事的时代间存在着文字的消失和文明的断裂等问题,造成了该部史中存在两个时代历史
法典规范社会的运行秩序和等级秩序,它以显性的方式规定着社会伦理和生活习俗中的隐性内容,而其中对不同对象处罚的差别则反映了其社会地位的差异。但一直以来对法典的研究都缺
明朝时期自然灾害是十分频繁的,灾荒十分严重。邓云特先生在其《中国救荒史》中提到在明朝二百七十六年中自然灾害竞达一千零十一次,在古代是“诚旷古未有之记录也”。山东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