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学必先识字”,识字是读写的基础,也是儿童学习各科文化知识的基础。因此,在历次的语文教学改革中,教育工作者都非常重视识字问题,识字教学改革一直是非常重要的内容。民国识字教学探索活动异常活跃,识字教学突破了传统蒙学成人化的内容框套,强调儿童兴趣,突出儿童中心,使识字教学形象化;另一方面也继承了传统蒙学融识字教育、知识教育、思想教育于一体的经验。本文梳理和分析民国识字教学变革、发展的历史脉络与基本特点,探寻一些识字教学的共同规律,总结历史经验与教训,以史为鉴,促进当代基础教育中识字教学的发展。在叙述民国小学识字教学发展概貌的基础上分析小学阶段语文教材的识字因素,探究教师实际识字教学的特点,最后试图挖掘民国识字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对当代的启示。论文主要由六部分构成。绪论部分对选题缘由及意义、关于识字教学的已有研究成果等做了简要的叙述,并介绍了本文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以及研究的重难点。第一部分:民国小学识字教学的发展概况。以时间发展顺序论述了民国识字教材的发展。民国识字教材渐渐演变成为国文、国语白话文教材,注重拼音识字,注重儿童经验,采用分散识字方法,从句子开始识字,识字、阅读并进,将小学生所需识的生字分散到大量课文中。第二部分:民国小学语文识字教材分析。首先探讨教材识字形式的演变,主要包括注音字母到国语罗马字再到拉丁化新文字的识字工具;文言文识字到白话文识字的识字载体;从天到人识字的识字内容;随文识字的识字形式。其次分析教材中体现的识字方法。论文重点论述了反复识字、故事识字、经验识字、看图识字、分散识字这五种方法。小学语文教材的选取注重儿童的经验,多选取儿童身边熟悉的场景,利用图画识字或在故事中识字,生字前后重复,以此帮助学生学习汉字。第三部分:民国小学语文识字教学分析。首先论述音、形、义的教学,其次分析识字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注重后摘法,文章教学先于识字教学;识字教学分为预备示范等五个阶段,且在具体教学中总结出了卡片、游戏等识字方法。探究民国对于识字教学的音、形、义三要素的构建以及小学教师进行音、形、义识字教学的方法,分析识字教学课堂的程序,并从识字教学中的挖掘师生关系的变化。民国识字教学过程逐渐重视儿童经验,教学过程中能体现出师生角色的逐渐转变,体现出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第四部分:论述了民国识字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民国小学识字采用认写同步的形式。认写同步加大了识字难度,造成学生识字量的相对减少,不能最大限度开发识字能力。教师在识字教学过程中过于注重教授的旨趣,忽视学生对生字的笔画掌握,造成学生错字、别字现象频发。其次,识字教学没能把握住“继往开来”,借鉴与创新。没能继承传统教育的集中识字,对国外识字教学的借鉴上又有些粗糙,浮于表面。识字教学的引入要从国情出发,符合教学改革实际。虽然民国小学识字教学存在一些问题,但是其改革和创新为现代识字教学打下坚实基础。第五部分:民国小学识字教学对当代识字教学的启示。通过分析民国小学识字教学的问题与进步,观照当代识字教学的发展,总结概括对当代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