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竞技体育的快速发展,对体育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多年的实践总结告诉我们,“竞教结合”是培养运动员的必然需求。2008年北京奥运会刚刚落下帷幕,中国代表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我们从中看到了中国竞技体育发展进步的速度,今天中国竞技体育的成绩今非昔比。但是我们从奖牌分布的情况可以看出,银牌和铜牌的数量我们并没有占据优势,而是处在劣势;这也就意味着在竞技体育人才的后备力量上是我们未来努力的主要方向。1999年国家体育总局提出了在培养竞技体育人才上实行“竞教结合”的培养模式,到现在已有10年之久,我们看到了成效,但成效并不明显。在某些地区并没有把“竞教结合”真正落到实处。这就直接导致了从基层到国家队会出现许多素质不高的运动员的出现,即使具备较高的专业竞技能力。吉林省作为体育人才辈出的大省,在后备人才力量培养上对“竞教结合”模式贯彻比较全面。我们看到了成绩,吉林省整体运动后备人才的综合素质也有了明显的提高。吉林体育学院作为“竞教结合”的表率,每年毕业的大学生运动员的数量都在增加。然而,面对竞赛市场对竞技体育人才的需求不断提高现状,培养高素质的后备人才刻不容缓。本论文主要通过问卷调查和实际走访的途径对吉林省业余体校后备人才“竞教结合”模式进行了探讨与研究。研究发现:目前,加强“竞教结合”模式的贯彻实施,不仅可以培养运动员具有高水平技术,还可以提高其文化素质和道德水平;可使运动员具有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理、较强的社会能力;可作为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指导,对中国竞技体育事业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这些论述将为有关部门提供有力的理论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