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钢管混凝土组合结构作为结构工程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其中钢管混凝土柱与钢梁连接节点的构造形式及性能研究尤为重要,而目前我国主要运用的四种节点形式尚存在不足。首先,内隔板式连接节点在往钢管内浇灌混凝土时和节点内部施焊时都比较困难,不便于施工;并且管壁内外两侧在同一位置要焊接内隔板和钢梁翼缘,这会使管壁焊接处钢材产生较大的残余应力。其次,外环板式连接节点因其构造形式的特点需要较大的水平环板来保证节点的强度,这种节点不便布置在建筑的边角处,室内还会有凸角出现,影响美观,这种节点形式的灵活性与适应性较差。再次,外肋环板连接节点虽然避免了建筑室内有凸角出现的情况,施工安装也较为方便,但该节点形式在四个方向上的刚度不一致对节点的性能存在影响。最后,隔板贯通式连接节点虽构造简单,施工方便,灵活性强,传力形式明确,但钢梁下翼缘焊缝需要两次施焊,焊缝容易存在缺陷。故国内外诸多学者也在不断地提出新型的节点形式,为了找到更加合理的节点形式,本文在学习研究了大量文献后,创新性的提出了两种新型连接节点形式,并进行了抗震性能试验和有限元分析,为今后的矩形钢管混凝土柱——H型钢梁连接节点的设计提供参考依据。本次研究对两种新型节点的6个试验构件进行了伪静力试验,通过在梁端施加低周往复荷载观察各个试件的破坏现象和破坏特征,从而进一步了解节点的刚度退化、延性、耗散地震能的能力等抗震性能。试验得出:两种节点在试验过程中都表现出较强的抗震性能;其中,节点二梁端塑性铰出现在距横向加强板外端150cm处钢梁翼缘上,加强板有效的起到了使梁端塑性铰外移的作用。本文选用ABAQUS6.14有限元软件对6个构件进行模拟分析。在软件中建立的模型大小与试验构件相同,对模型设定与试验时相同的加载方式和约束条件。将模拟出的结果与实际试验结果进行比对,模拟得到的模型破坏形态与试验时的破坏形态基本一致,但由于模拟软件中不会存在试验时作动器与试件之间连接件的空隙以及实际中焊缝存在质量缺陷,因此模拟得到的滞回曲线没有捏缩,更为饱满且极限荷载略大于试验值。在验证模型的正确性之后,还对节点一的钢管内壁焊接的栓钉数量、贯通螺栓的数量和位置这两个参数进行了计算分析;对节点二的加强板厚度、加强板长度以及有无竖向加强板这三个参数进行了计算分析。通过对比每种参数下模型的滞回曲线或骨架曲线来分析各参数对节点性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