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次研究使用了康泽恩学派的城市形态理论分析方法,对广州城市居住街区案例的空间形态要素进行分析和研究,研究不同的社会经济背景对城市街区空间形态的影响,从而揭示广州城市居住街区空间形态的成因,最后总结广州城市居住街区案例的空间形态演变规律。
笔者试图以广州不同时间段内形成的城市居住街区案例作为研究对象,首先根据广州的社会经济背景状况,分成了四个时间段:(1)1840年以前;(2)1840年~1949年;(3)1949年~1978年;(4)1978年~现在。在这四个时间段内选取了五个城市街区,它们分别是大小马站街区(1840年以前)、逢源和龟岗街区(1840年~1949年)、和平南街区(1949年~1978年)和珠江新城的13城市街区(1978年~现在)。本文的第2章~第5章分别从街区尺寸(size)与形式(form)、街道样式(streets patterns)、土地利用(land-use)、街廓与地块划分及地块肌理等五个方面,对不同时间段内形成的广州街区的空间形态进行系统的研究,探讨广州城市居住街区空间形态的成因,第6章尝试在街区尺寸,形式与沿街界面、道路系统与街道样式、地块与地块肌理等三个方面总结广州城市居住街区案例的空间形态演变规律。
城市街区空间形态的研究是可以有效的为城市发展研究和具体建筑空间形体研究提供建立关系。广州城市街区案例的空间形态研究,可以更深入了解广州不同时期社会经济背景对城市具体的空间形态的影响,了解广州城市的发展。同时,对广州城市街区案例研究可以为城市规划设计(在控制性详细规划与城市设计方面)在街区的层面上提供设计理论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