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包头给水处理厂以黄河地表水为水源,针对该厂冬季出厂水中存在比较重的嗅和味的问题,论文对黄河原水、平原水库水、进厂水、处理水水质进行了长期监测,分析了该厂冬季出厂水中异臭味的产生原因,并对导致异臭味的物质种类进行了鉴别及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黄河源水总氮、总磷处于较高水平,氨氮浓度约有半年的时间超过国家地表水Ⅴ类标准,而且在冬季给水异嗅味严重的时期,高锰酸盐指数达到全年的最低值4mg/L左右,其全年平均为12mg/L。平原调蓄水库中总磷平均浓度为0.045mg/L;总氮平均浓度为5.34mg/L;总锰的平均浓度为0.15mg/L,平原水库中藻类浓度为1.0×10~5个/L~1.3×10~8个/L,以绿藻门、硅藻门、隐藻门中的属为主。对水库中异臭味物质进行分析测定,测定结果表明,在冬季时期,水中的异臭味物质主要有2-甲基异-2-茨醇(MIB)、2,3,6-三氯苯甲醚(TCA)、3-异丙基-3-甲氧基吡嗪(IPMP)、地霉素(Geosmin)、3-异丁基-3-甲氧基吡嗪(IBMP),这些异臭味主要来源于水中藻类物质的分泌物,其含量均超过其阈值数倍至几十倍。就季节变化而言,平原水库水中的异味物质浓度呈现冬秋季高,春季低,夏季几乎不存在的分布规律。冬季水库冰封后,水体中较高的氮、磷、总锰含量为藻类生长提供了较好的营养条件,这些藻类在水体中产生的分泌物在封冻的条件下难以挥发,形成异臭味物质在水体中过度积累,且通过后续常规处理工艺难以去除,从而在冬季出现水中产生异臭味较重的现象。此外,原水中的氨氮通过常规给水处理工艺难以得到有效去除,冬季水厂处理水的氨氮浓度为2~4mg/L,氯消毒过程中产生的包括二氯胺、三氯胺在内的化合性氯,也加剧了处理水的异臭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