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自然科学知识的复杂性研究——兼论科学的真理性问题

来源 :江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xi019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类获得和创造知识的能力主要有五种:通过感官接受客观世界信息的能力,记忆能力,模仿能力,想象力和逻辑推理能力或理性思维能力。因此,整个人类知识可分为三大类型:主观知识、客观知识和推理知识。所谓主观知识是指完全由人类凭想象力创造出来的知识,如语言学、文字、宗教、艺术等,大体属于人文科学。所谓客观知识是指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而获得的知识,因为客观世界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两大部分,所以客观知识也包括两大部分,即关于自然界的知识和关于人类社会的知识,前者即为自然科学,后者即为社会科学。所谓推理知识是指人类在公理或确切知识的基础上经过严密逻辑推理演绎出的知识,主要包括逻辑学和数学。   由于知识类型不同,因此人类对其的检验方法也不同。就人类关于自然界的知识,即自然科学知识而言,检验方法主要有两种:逻辑方法和经验方法。逻辑方法检验自然科学知识作为对自然现象为什么会如此产生的解释体系或理论体系,其内部是否具有逻辑自洽性,即理论体系内部是否存在逻辑矛盾。经验方法检验自然科学知识是否“正确”或是否与经验事实相吻合。   因为自然科学知识的本质是对自然现象背后原因的揭示,并且用原因解释现象,所以在通常情况下,对自然科学知识的经验检验都是间接检验,即根据“后件为真(假),前件亦为真(假)”的原则进行。然而,“后件为真(假),前件亦为真(假)”这一原则本身却没有坚实的基础,再加之人类在特定的科学范式内和历史条件下通过观察和实验获得的“经验事实”必然会存在诸多缺陷,因而对自然科学知识的经验检验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   从实际情况看也是如此。科学史上有许多被长期的观察和实验所“证实”的科学理论后来被证明是完全错误的;相反,有些正确的科学理论却得不到当时的人类经验的证实,因而被抛弃。同样,我们今天奉为神圣的量子理论、大爆炸宇宙理论、广义相对论、狭义相对论等科学理论是否真的反映了自然界的“真实”面貌,谁也不敢保证。这就意味着,如何理解和认定科学的真理性,其实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我们必须对之重新审视。
其他文献
“接近充足的物理主义”是否真的足够充足?这是本文所要讨论的问题。接近充足的物理主义是对金在权心灵哲学思想最准确的表达,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它:首先,金在权是一个物理
生产,这一人类世界中的伟大活动,是其他一切活动的基础。人类通过生产劳动创造了巨大财富,使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然而,自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之后,特别是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