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当下中国的道德领域中,传统与现代的道德观、本土与外来的道德观、一元与多元的道德观,交织碰撞,这种状况深刻影响并重塑着大学生的道德判断和选择。关注和探究大学生道德自觉的培育途径,不仅关乎大学生个体的成长成才,更是新形势下坚守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阵地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需要。大学生道德自觉是大学生在不同的角色生活中自觉遵循角色伦理要求,发自内心地对相应的道德准则进行自我觉解、认同、内化,使其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符合现实角色和期望角色的道德要求,自觉担当起时代赋予他们的道德使命和责任,从而不断优化自身道德认知和规范自身道德践履的过程,以及在此基础上提升道德修养所达到的自律自觉的道德境界。儒家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道德自觉思想,儒家先哲们在实现个体道德自觉的道路上进行了不断的探索和实践,提出了学思相兼、行孝知耻、笃志积德、躬身力行等有效方式,为当前培育大学生道德自觉提供了宝贵的借鉴经验。本文基于儒家文化视域探索大学生道德自觉培育的途径,遵循从理论到实践、从问题到对策的逻辑思路,运用文献研究、问卷调查、综合分析等方法展开研究。首先,对“道德”与“自觉”二者的内涵和关系进行解析,旨在阐明“什么是道德自觉”,在此基础上结合大学生的角色定位,界定“大学生道德自觉”的内涵,并阐明培育大学生道德自觉的重要意义;其次,挖掘儒家主要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朱熹等人的道德自觉思想,并阐述儒家文化中道德自觉思想的理论基础、人格追求和实现途径;然后,从知、情、意、行等四个方面探析当前大学生道德自觉存在的问题,并从社会、学校、家庭、个人等四个角度剖析存在问题的原因;最后,在儒家文化视域下分别从提升道德认知、激发道德情感、锤炼道德意志、加强道德实践四个方面探索培育大学生道德自觉的途径,以期提升大学生个体道德品质,以美德涵育自我,成为德才兼备的新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