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课堂问题行为研究——以乌市A中学为例

来源 :新疆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ckl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问题行为的发生,几乎是不可避免的,本研究直面课堂中令教师头疼、学生苦恼的问题行为,选取乌市A中学初二E班为研究对象,运用质和量结合的研究方法,旨在了解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现状,在课堂中,有多少初中生具有问题行为?这些问题行为又表现为哪些?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学生是怎样看待的?教师又是怎么说的呢?这一系列的问题,是推动笔者研究的动力。本研究中,笔者把学生课堂问题行为按照是否影响他人分为中性行为即不影响他人但影响自己的行为,以及消极行为即影响他人的行为;通过调查发现课堂问题行为是普遍发生的,中性问题行为和消极行为在课堂中都占有很高的比例,其次,不同科目、不同时段的课堂中问题行为发生的频率也不同。笔者旨在通过行为表现剖析行为背后的真实原因,对此,以学生为出发点,学生认为出现问题行为的原因主要是缺乏兴趣以及自控力不足,教师则认为是学生成绩差、自暴自弃和家庭教育缺失致使孩子从小就没有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因此,到初中课堂问题行为自然就形成了也很难再改过来。然而,笔者认为初中生课堂问题行为的成因远不止学生和教师说的那么简单,学生除了缺乏兴趣和自控力外,同辈群体带来的负功能、网络游戏以及追星热都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着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发生;从教师角度看,也不单纯是家庭教育的作用,教师的教学能力、管理能力、师生关系、教师行为、教师心态也都是影响学生问题行为的重要因素,甚至往往起到直接作用。在学校的小环境中,学校的政策、方针对于学生、教师有着直接的作用。因此从深层次看,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成因的确不是单方面的,而是各方因素的综合作用,通过以上归因的综合分析,笔者结合归因理论进行了反思,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家长都缺乏正确的归因意识、缺乏反思,并就相应归因对学生、教师以及学校管理者给予操作性的建议,希望家长、学校、教师之间多些理解、多些包容、多些沟通。
其他文献
创造性指的是产生新想法或者已有概念形成新异联系的心理过程。对于新想法如何产生,有学者提出了原型启发理论,即头脑中对解决当前问题有启发作用信息的自动激活,是促发顿悟
新时期,体育教育如何实施一直是体育教育工作者所关注的一个重要话题。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与逻辑分析法对新时期体育教育过程中应该把握的基本元素进行一系列剖析,并就现代性
期刊
当人际信任遭遇破坏时,道歉常作为一种修复策略。从小就被教导使用的道歉在信任修复的过程中是否对成人和儿童都是有效的呢?已有的成人研究发现道歉在修复信任信念时是有一定作
6月10日,电动车领导者爱玛与中国色彩时尚最权威的机构一中国流行色协会在京完成签约仪式,中国自行车协会理事长马中超、天津自行车协会理事长龚孝燕、国家自行车电动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专家郑培东、中国流行色协会秘书长朱莎等相关领导出席并发表讲话。  据悉,苹果、飞利浦等国际一流的时尚科技类品牌,之所以每一款产品,都能够在色彩、外形设计方面领先大部分国内品牌,源自于他们都拥有自主的色彩研究中心,专注于研究时
学位
电脑、手机等新媒介已经深入到人们生活中,丰富多样的信息呈现手段分散了年轻人的精力,占据了他们的大部分生活时间。出生于网络时代的青少年,正是处于好奇心强烈的时期,媒介对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