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家族企业是商品生产中出现最早的企业形式,也是当代企业群体中数量最为庞大,内部结构与关系最为复杂,规模差异最大的一种企业形态。当今世界许多著名的大公司其前身就是家族企业,如汽车产业中的福特汽车公司,化工产业中的杜邦公司等。就中国来讲,自改革开放以来,作为推动经济高速发展重要力量的私营企业中的绝大多数都具有鲜明的家族性。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关注中国的家族企业,就是关注中国的未来。理性的分析家族企业生存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引导家族企业不断突破自身发展的瓶颈,也是经济学者和管理学者重要的责任。但中国家族企业相较于发达国家,不仅历史短、规模小,而且只有极少数的家族企业能够走出“富不过三代”的怪圈,在持续发展和良性成长的道路上继续前行。而这些成功的家族企业都在很大程度上自觉不自觉的实现了社会化。因此,关于家族企业经营模式在发展过程中的优劣势以及家族企业的社会化过程研究成为现今学术界讨论的热门话题。 作为一个群体现象,家族企业可以说永远不会消失;但对特定的家族企业,社会化是其必然的归属。社会化既是一种过程,又是一种结果。以往的研究更多的偏重于对结果的描述,以及从宏观上对过程的分析,但缺少具体的社会化策略分析,本研究以企业生命周期理论为切入点,试图通过分析中国家族企业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特征以及社会化的动因和制约因素找到中国家族企业社会化的不同策略。首先在绪论中介绍了研究的背景、方法和研究框架;第二章从企业生命周期的角度出发,界定了家族企业、中国家族企业生命周期以及社会化的定义,并对相关理论做了回顾梳理;第三、四章分析了中国企业现状及家族企业在发展的不同阶段中社会化动因和制约因素;第五章从战略、人力资源、财务这三个企业运营的基本维度建设性的提出了处于企业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家族企业社会化策略;第六章以天津QM集团进行实例研究,对该集团在不同企业生命阶段进行的社会化策略进行了验证和分析;最后是结论与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