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见领袖与乡村和谐社会构建——以南村和江村为例

来源 :江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wens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乡村和谐社会建设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意见领袖是构建乡村和谐社会的重要环节。本研究是通过传播学和社会学相结合的视角,研究乡村社会意见领袖的特点和双刃剑作用,意在针对性地提出引导措施,发挥他们的积极作用,推动新农村的和谐社会建设。   本研究以江西省南村和江村为个案,以村民选举作为观察的窗口,通过对村民选举整个过程的观察,在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的基础上,找出了两个样本村的乡村意见领袖。本文在拉扎斯菲尔德的意见领袖概念的基础上,提出乡村意见领袖这一概念,通过观察和访谈,发现乡村意见领袖在村民委员会选举、乡村经济和乡村生活中的表现特征,并从乡村意见领袖的特征中分析其对乡村和谐产生的双刃剑作用。一方面乡村意见领袖对扩大政策传播效果、带动乡村经济发展、引领乡村生活方式产生积极作用,另一方面是对乡村权力结构的改变和基层社会和谐的消极影响。   中国乡村信息传播是一个传者、受者、传播渠道三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过程,乡村受众媒介素养的缺乏和乡村传播渠道的不足加大了意见领袖作为乡村把关人的影响力,巩固了乡村意见领袖的把关人地位。文章认为,要消除乡村意见领袖的消极作用,必须从规范传者角色、积极引导意见领袖,培训农村受众、提升村民媒介素养,拓宽传播渠道、掌控人际传播效果。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整体结构、资源结构、区域结构都发生着巨大的转变,阶层、群体和组织的分化造成了利益的分化,各类公共危机就如同一颗定时炸弹,随时可能引爆。而随
期刊
2015年《中国留学生发展报告》蓝皮书最新发布的中国海外留学人数已经达到了108.9万。中国正处于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留学浪潮中,已成为世界上第一大留学生输出国。成千上万的中
本文结合具体案例在媒介环境下对“宅”下定义。通过论证“宅”现象的主体依托大众传播媒介实现自身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的事实,指出大众传播媒介的发展是“宅”现象的成因之
期刊